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原之行札记一VIP免费

中原之行札记一_第1页
1/2
中原之行札记一_第2页
2/2
中原之行札记一暑期学校组织老师去参观学习。7月13日的已时,学校的老师乘坐着旅游公司的大巴来到了广州火车站的站前广场。虽然已经过了暑期学生回乡的高峰期,但广场上排队进站候车的旅客还是十分壮观的,以致于初来中国的老外感觉到好像中国人天天在出行。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广州火车站大楼,外观虽显得有些老旧,在候车室里我却能感觉到这种标准毛时代建筑的皮实耐用。火车一路向北,目的地是西安,我以为是走京广线到郑州再转陇海线。到长沙后,我发现火车连续过了几个铁路桥,在下一个站靠站时是益阳,据说三国时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就发生在此,老广爱吃的湘莲也大多出产于此。下一个站是常德——湘西门户,1943年国军74军57师8000将士守卫常德,生还者仅24人,是抗战时期悲壮的一幕。一路上都是我耳熟能详的地名,闻其名而未到其地。不知何时火车过了长江,在江汉平原穿行,过宜昌、荆门,来到了荆楚第二大城市——襄阳,前不久还叫襄樊的城市。襄阳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熟悉金庸武侠的人一定不会陌生的地名,襄阳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金庸小说《神雕侠侣》所反映的南宋时期,著名的襄阳保卫战的发生地。三国时,刘备马跃檀溪,三顾茅庐的隆中对,关羽的水淹七军均发生于此。1938年的抗战时期,中国的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也牺牲于此,也是抗战时期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第二天,14日的清晨,火车靠站邓州。这里春秋时是邓国,和三国时刘备守的新野共同成为襄阳的门户,邓州是个人口大县,大概有那么一百六七十万人,据称也是十八大后我国人民即将耳熟能详的某同志的祖籍地。火车开动后,我惊讶的发现本车13下的美眉不见了,估计是下车了,她可以说是本车厢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无论是从气质还是身材上都是上上之选的中原佳丽,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有不少人讨厌河南人,他们可要弄清楚,我们中国人80%的姓氏都来自河南。火车继续穿行在中原大地,天也逐渐的亮起来了,这里是中国人的主体民族——华夏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是从这里经过,用长江水滋润干渴的北方土地。一路经过平顶山、许昌,过了河南来到了陕西的渭南,我知道即将到西安了。西安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大将徐达攻克此地后所起的名字,至今也有六百多年了,此前大多是叫长安,西安可谓是失去帝都后一个无奈的名号,怪不得贾平凹要称她是废都。出火车站就可以看到西安的城墙,不过这已经算是明代的城墙了。下车后的第一个参观项目是西安古城墙,我们坐着旅游大巴来到东门的瓮城里,西安的城墙确实是高大雄伟,又厚又高又宽,据说是目前国内保存的最大型、最完整的城墙。从前中国每一座县级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墙,甚至一些军事要地的小地方也建有城墙,可惜岁月播迁,大多数城墙都在时代的建设中,被兴高采烈的人民作为落后的产物毫不留情的拆掉了,不过现在我更愿意相信是民众当时是特别惦记那城砖,以致于现在的人们对当年的行为是特别后悔,前不久北京就重建了永定门,我却更愿意相信这是现代假古董,因为这个建筑已经没有了岁月淘洗的沧桑在里头。中国有近3000个县,曾经有超过3000个城的城墙,如今还剩下多少呢?除了西安,还有山西平遥、河北永年、辽宁兴城的城墙保存的比较完整,比较原汁原味,西安的城墙据说是在1983年重修的,现在已经成为西安的一个重要象征。站在城墙上,可以感受城墙的气势,遥想当年的汉唐气象,城墙上有自行车出租,许多老外骑着车在城墙上绕城一周,显得是那么兴趣盎然。重修的明西安城墙,城的面积仅相当于唐朝时的七分之一,假如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老外在城墙上骑自行车,起码要走37公里以上。西安的半坡人类遗址也是非常有名的,在入口处看到的人流滚滚就可以进行印证了。半坡遗址在1956年时被发现,国家组织了当时的考古力量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整理,是见证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生息繁衍的重要遗址,而且有相当多的考古发现进入了中学历史的课本,许多游客——当年的学生——课本的使用者,对半坡遗址一定是不会陌生,是有那么久闻其名今得一见的感觉。半坡遗址的展示大厅,一个是当年的考古发掘现场,可以见到当年的人民建造的房屋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原之行札记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