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九)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应该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这种文化政策的转变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无关,故B“项错误;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但并不是这种演变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故D项正确。2“”“”“”“”.《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解析:选D帝王治世与乱世,上天会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反映,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3“”.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的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解析:选A“”“”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这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夏商周三代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故D项错误。4“.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解析:选B“”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与材料中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不符,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而法家提倡法治和中央集权,在维护君主专制方面本质上一致,“”与材料中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相符,故B项正确;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冲突激烈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张德治,交”替运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5.(2018·安阳一模)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选D儒学正统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了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学始终是中央一级和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这是明显的精英教育而非世俗教育,故B项错误;太学培养的是封建官僚而非实用型人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知,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且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6“”“”.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故A“”“”项错误;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故C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