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的听课感想——弹前中心小学黄菲菲听了四年级刘静园老师执教的《积变化的规律》,我有许多收获。这节课是按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律,并进行验证与应用”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的。教学过程清晰,科学,构建“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的教学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的逻辑体系。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但面对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我谈谈自己的心得:(1)高效课堂改革中,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意识,可学生得学习还达不到完全“放”开的程度。(2)学生课前完成的学案,没有必要每道题都让学生讨论,应重点让学生讨论在自学中有疑惑的部分或者有争议的部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有能提高小组交流的层次。(3)在学生回报后,教师的精讲细练我认为做得还不够,一节课中得重点、难点部分老师要精讲,讲完后还要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练,通过练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知的认识。(4)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是很好。如:在小组讨论,概括积的变化规律时,学生没有真正去讨论,而是流于形式,互相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没能认真倾听同组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没能及时纠正。我的收获:1.对学生学案的展示,不要拿优秀生的作品,可以拿中等生的(写不完整的)或者有典型错误的作品,这样其他小组就会补充,或者引起其他小组的争议,不但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2.规定性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接交给学生,没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我要努力的方向:1.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科学地处理教材,设计合理的学案。2.加强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特别是对小组长的培养方面,要教会组长,或组内优等生怎样组织交流,怎样引导中下生掌握新知。总之,该课基本按教改新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生自学、合作,体现教师主导。但一系列探究活动用力较平衡,节奏感不强。课堂还应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更加活跃。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