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练314.(2019山西长治等五市联考)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12H+¿13H→24¿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12H、13H、24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A.粒子X是11HB.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0.0289uC.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17.6MeVD.该反应中释放的全部能量转化为粒子X的动能15.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加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tanα,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12tan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滑过程中A、B间弹力的大小为()A.0B.12mgsinαC.13mgsinαD.14mgsinα16.(2019辽宁实验中学段考)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假设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1,向心加速度为a1。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质量M=a1r12GB.地球质量M=aR2GC.地球赤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a1r12GR2-aD.加速度之比a1a=R2r1217.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相遇B.若乙车在前,则可能相遇两次C.在第10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D.在第10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m18.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AC为该圆的直径,O为圆心。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垂直磁场水平射入圆形区域,离开磁场时,其速度方向恰好竖直向下。已知该粒子从A点入射时与直径AC的夹角θ=45°,不计粒子重力,则有()A.该粒子一定从O点正下方离开磁场区域B.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C.该粒子的比荷为❑√2v02BRD.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πR2v019.(多选)(2019湖北名校联盟联考)如图所示,六个点电荷分布在边长为a的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ABCDEF六个顶点处。在A、D、F处点电荷的电荷量均为-q,其余各处点电荷的电荷量均为+q,光滑竖直杆固定在正六边形的中心轴上。现将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环穿在杆上,由P点自由释放,若不考虑小环的电荷对电场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电场强度大小为2kqa2,方向由O指向CB.O点电势等于P点电势C.小环从P到O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小环从P到O的过程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20.(多选)(2019湖北黄冈模拟)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凹槽,半径OA水平,半径OB竖直,半径O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现将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处以初速度v1水平抛出后恰好落到B点;若将该小球从A处以初速度v2水平抛出后恰好落到C点,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v2=❑√159B.小球刚到达C点时重力的功率与刚到达B点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3∶2C.小球刚到达C点时的速度与刚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9∶5D.小球从抛出开始运动到C点与运动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221.(多选)如图所示,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在光滑的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等边三角形水平导轨OPQ上,导轨在O点断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宽度为d的条形磁场区域边界a、b均与PQ平行,质量为m的导体棒中点接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导体棒始终与PQ平行,且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弹簧处于原长时,导体棒停于M处。现将导体棒拉至N处后自由释放,若M至O点的距离、M到磁场边界b的距离以及N到磁场边界a的距离均为d,导轨和导体棒的阻值均忽略不计,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为Ep=12kx2,x为弹簧的形变量。则()A.当电阻R中有电流时,电流方向为P→QB.导体棒第一次穿越条形磁场区域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5❑√33RBd2C.导体棒最终静止在M处D.电阻R中产生的焦耳热不会超过4kd2押题练314.C解析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X为中子,故A错误;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2.0141u+3.0161u-4.0026u-1.0087u=0.0189u,故B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出的能量为ΔE=(2.0141+3.0161-4.0026-1.0087)×931.5MeV=17.6MeV,故C正确;该反应中释放一部分能量转化为X粒子的动能,故D错误。15.D解析对物块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