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应关注什么滨州市阳信县金阳中学王晓军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近几年来,我有幸观摩了几次省市县级的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并总结出了当前新课改下音乐教学应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现与大家共同商讨。1、关注音乐课的文化内涵。音乐学习不但是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学习,应鼓励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音乐,并积极参与音乐文化的传承。除了鼓励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之外,更应倡导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我在讲陕西民歌时,一边播放陕西的风景图片,一边给学生讲解陕西的风土人情、文化特点、语言特色,创设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对陕西民歌所产生的地域风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在学习陕西民歌时,便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学生还自觉地学用陕西方言去演唱歌曲,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更增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使音乐课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提高。2、关注音乐的教育功能。我们在上课过程中,除了关注音乐本位之外还应关注音乐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讲《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悲》时,播放了邓小平逝世时的影像和印度洋海啸的影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应怎样对待“悲哀”?是听天由命,消极忍受,还是把悲痛化为力量,继续奋斗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将音乐课堂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逐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关注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综合音乐实践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歌词、旋律、舞蹈、伴奏、节奏组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创作。我在教唱《虹彩妹妹》时,先教会学生秧歌的十字步,然后让学生根据十字步创作其他动作给歌曲伴舞,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创动作,载歌载舞,情绪积极、气氛活跃。又如:在讲《圆舞曲》时,让学生从“拍手、拍腿、弹舌、踏脚”等动作中任选两种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尝试组合,深刻体会了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特点。实践证明,这种多样的、综合的音乐创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4、关注教材内容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开发。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是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内容丰富,供选择的曲目繁多。教材内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拓学生音乐视野。但如果在教学中完全的、仔细的、完整的讲授课本中的全部内容,在每周一两节音乐课的有限时间内,不可能学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曲目去学习,由点及面,而不是不分重点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教材整合的能力。我在讲三拍子舞曲时(这个单元有六首曲子,如果每一首都去精讲细练,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我挑选了《G大调小步舞曲》和《降A大调波兰舞曲》这两首为重点,精讲细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三拍子舞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其他曲子时学生便能很轻松的掌握了。这样,既能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兴趣,而且还能节省时间。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还应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充分搜集并合理开发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乐器、图片、音像资料等)组织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如上网、买影碟或唱片、磁带等)到处搜集并多加积累,根据需要精心选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5、关注过程与方法。我们应力求实现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努力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双边关系。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使用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对每堂课都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力求使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