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美术学习情况测评扶风县降帐镇上宋初中——庞亚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给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我国各地的基地教育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不少有效的改革实验,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其成效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地艺术教育的课堂。诚然,素质教育的倡导,呼唤美术课堂教改实验的深入发展。可是素质教育开展并未收到预期的好的效果,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整个社会还没有建立对人才科学合理的一整套评价机制,这就导致我们对人才的选拔偏离了正常科学的轨道,进而影响到学校对人才的科学培养,使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得到开展,也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该倡导我们整个社会建立一整套对人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建立一套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科学合理的一套评价机制。我担任初中美术课教学已有十多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课堂管理、作业批阅和成绩测评为切入口,创设并利用“美术课内情况综合测评表”(见文后附表),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课堂管理,“民主参与”成绩测评的实践机会,营造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发展和民主、宽松、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双优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学习情况评价机制,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在美术课上的开展,提高了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自主学习、评价模式、中学生美术学习情况测评一、评价模式的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学校美术教育存在以下诸情况的思考和研究。1、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数、外语等与升学相关的学科学习,而轻视美术学科的学习。2、鉴于以上原因,美术课纪律松懈,不带画具的学生较多,美术课堂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增加。学生对美术作业不够重视,拖拉和缺交现象严重。因为怕收不齐作业,许多教师干脆不准学生把作业带回去,下课时不管是否画完,一律收上来,批个成绩了事,美术作业的回收率、成功率一直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已远不如小学生低幼年级,大多数学生虽喜欢上美术课,但由于无天赋,一直画不好,得分很低,始终处于失败者的心态,学美术的积极性逐年减退。3、对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评价,长期以来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各自为政,以教师个人的审美倾向和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来评分,这种评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局限于美术作品的效果上,美术作品的效果又以画得像不像来评分,到了期末总评就给一个作业平均分,这种压制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忽视审美能力培养的学生美术成绩评定方法是否合理?不合理又应如何改革?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单是绘画技法的训练,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形式来达到一种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单看作业,而要通过观察包括整个认知、操作、情感和行为全过程在内的较为科学的综合方法来评定。现代教育评价理念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来选择适合学生美术成绩评价的模式。为此,我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合作、交流、感悟、审美、育人”评价模式,并进行了尝试与1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合作、交流、感悟、审美、育人”的评价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评价为前提,通过合作发展,交流提高的途径,让学生内化感悟,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探究性学习的评定活动。“自主”,即通过学生对自己一节课或一次活动的学习情况进行“纯自我”的评价,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指导性评价。“合作”,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共同研讨,获取美术学习所需信息。“发展”,则是通过学生分组表达,让学生展示某种观点、某件作品,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交流,使所学内容逐步内化和升化。“感悟”,便是贯穿于整个评价过程的隐性的东西,在自主评价中得到由画“知”到面“见”的初步领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由整合性的知觉逐步内化感悟。“审美”,包括对学生审美情感、审美再现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评价,就是以学生的审美为主线,充分体现中小学美术课的育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