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9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1-2-16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图1-2-16A.在时刻t1,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x-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题图中看出,a车始终静止,b车先正向减速,速率减小为0后,再反向加速,因此A、B、D选项错误,C正确.答案C2.(·高考冲刺卷四)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年6月20日上午举行,如图1-2-17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利用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测量航天员聂海胜的质量为74kg.测量时,聂海胜与轻质支架被王亚平水平拉离初始位置,且处于静止状态,当王亚平松手后,聂海胜与轻质支架受到一个大小为100N的水平恒力作用而复位,用光栅测得复位时瞬间速度为1m/s,则复位的时间为()图1-2-17A.0.74sB.0.37sC.0.26sD.1.35s解析宇航员复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的是水平恒力的作用,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宇航员的加速度为a==m/s2,再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得到复位的时间为t==s=0.74s,A正确.答案A3.(·全国大纲卷,14)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2-18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图1-2-18A.x=3mB.x=8mC.x=9mD.x=14m解析质点前4s内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由v-t“”图象中的面积数值表示,则对应位移x1=m=6m.同理可得4~8s内的位移(沿x轴负方向运动)x2=-m=-3m.又知初位置x0=5m.则当在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x0+x1+x2=8m,选项B正确.答案B4.如图1-2-19为表面粗糙、倾斜放置的传送带,物块可以由传递带顶端A由静止开始滑到传送带底端B,传送带静止时物块下滑的时间为t1,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为t2,传送带逆时针加速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为t3,传送带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物块下滑的时间为t4,则关于这四个时间的大小关系,下列正确的是图1-2-19A.t4<t1<t2<t3B.t4<t1=t2<t3C.t4<t1=t2=t3D.t1=t2=t3=t4解析传送带静止、逆时针转动时,物块相对于地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因此t1=t2=t3.由于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开始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时,加速度比逆时针转动时的加速度大,因此下滑的时间最短,C项正确.答案C5.(·浙江温州八校一联)如图1-2-20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图1-2-20t/s0246v/(m·s-1)08128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B.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下滑的加速度a1=4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m/s2,如果第4s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m/s,从而判断出第4s已过B点,是在2s到4s之间经过B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12m/s,故A错误;根据运动学公式:8+a1t1-a2t2=12,t1+t2=2,解出t1=s,知经过s到达B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v=a1t=m/s,故B错误;第6s末的速度是8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t′=s=4s,所以到C点的时间为10s,故C正确;根据v2-v=2ax,求出AB段的长度为m,BC段长度为m,故D错误.答案C6.(·全国大纲卷,19)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1-2-21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图1-2-21A.tanθ和B.(-1)tanθ和C.tanθ和D.(-1)tanθ和解析设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沿斜坡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μgcosθ+gsinθ①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由运动学公式知v2=2a②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由运动学公式知2=2a③由②③两式得h=由①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