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则中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试行)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有关要求,特制定《岔河则中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1、注重有效备课。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着重把握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2、强化适时备课。各学科备课必须提前1—3课时,杜绝过度超前备课和滞后“备课”,严禁以抄袭教案代替备课行为,严禁无教案上课。3、提倡集体备课。要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和教研组的集体作用,通过集体研究、相互启发来实现资源共享。二、教案备写要求1、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师要深入钻研知识体系,明确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密度和深度。2、学情分析要全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操作技能;预设学生的思想障碍、理解误区;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13、设计理念要先进。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4、课时安排要合理。要依据学科性质和内容确定课时,以课或章节整体设计,分课时备写。5、教学目标要明确。从学科目标及学段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6、重点、难点要准确。从确立的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重点、难点。7、学具准备要充分。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8、教学过程要有效。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设计。教师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条理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要能恰当应对课堂生成。2(3)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底而不封顶。(4)结课设计。结课要对所学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对课堂教学进行强化和拓展,把课堂结束的“句号”变成“问号”。9、板书设计要精美。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络和活动主线,做到巧妙、精炼、合理、美观。10、作业设置要多样。各学科可依据本学科特点设计书面、口头或实践等作业,明确作业的目的性,加强作业的巩固性,把握作业的层次性,讲究作业的科学性,追求作业的趣味性。杜绝机械性、重复性的大量抄写。11、教学反思要及时。教学反思要有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要结合教学理论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做细致、理性的分析。不刻意要求篇幅,但注重教学反思的质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言之有物,记写及时。每人每学期写教学后记不少于备课总课时的50%。三、备课管理要求1.制定制度,加强督查。各校要制定备课管理制度,加强备课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部分抽查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从而使认真备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32.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撰写教案是备课活动的固态表现方式,可分层次要求。一般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可有适当的简案,但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案是详案;兼课2门以上的教师,所教学科都必须认真备课,但撰写教案可有所侧重。3.超前备课,提倡复备。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至少提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调整,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写好教学后记。4.资源共享,鼓励原创。要引导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