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黑龙江省五常市安家小学张雪莲一、教材简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三、教学理念1、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也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趣。2、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四、学情分析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海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五、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1、谜语激趣: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浪花见它欢笑。请学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2、引导探究:看看哪位最爱动脑筋的同学有办法把它带到教室里来。我认为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让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的愿望,并养成习惯。再者,找到谜底容易,而把它带到教室中来就得动脑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遇事爱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二)揭示谜底,引入新课1、揭谜底,并让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带到教室中来的。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小朋友,看看他们又是怎么办的?我是这样想的: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走入新课。他们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展示。及时肯定他们富有创意的理解,给予鼓励和赞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质疑解难,自主探究1、自由诵读课文。2、同桌读,前后桌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3、检查读书情况。提问: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4、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关注个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学生,感受与理解也不同,尊重个体的体验。5、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6、你有什么话想对几位小朋友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因为他们敢想敢做,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如此设计,是因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层面,重视培养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反复朗读,学生有了自己所感悟的感情世界和体验,并自由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关注个性健康自然的发展。(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1、出示三个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如“我叫赵小艺,我在……(干什么)。”2、鼓励学生与“它”交朋友,同时引导读姓名,认识其中六个生字,可联系身边同学的名字来认识。这样的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学生都乐于与人交朋友,在“交朋友”中学习体验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3、练习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①自由诵读;让学生读他(她)喜欢的段落。②自由组合练对读。③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竞赛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