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政治课改三角中学胡在模教学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的提高终究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政治课的素质教育侧重在对学生情感、思想与行为的导向等非智力因素上以及学科能力培养的智力因素上,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再认知,局限于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道理。初一政治课内容着重于对青少年时期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教学目标应更注重于学生情感、行为的发展。从教学内容上看,无论哪一节政治课,知识的前瞻性都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教材内容编排总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领会教材内容的精髓,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上好初一政治课的关键。首先,把握教材内容“核心”,寻找教学与学生心灵体验的最佳结合点。在向学生“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上,把握日新月异的时代脉搏,追逐知识前沿,用“鼓舞人心”的内容突出知识的前瞻性;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强调内容的实效性;针对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一实际,弱化理论的抽象论证,强化事例的哲理分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讲授“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这一课时,为了找准学生“自身修养、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解除思想困惑、提升道德层次,我先组织学生围绕“把餐桌上同学剩余的水果带回宿舍,是不是勤俭节约”这一主题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后,再建议学生们自己进行价值判断,做出行为选择。第一、我们在酒楼用餐时,把“买单”后的食物“打包”这是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我们去把其它餐桌上的食物“打包”,可能会受到客人的嘲笑,甚至遭到服务小姐的制止。同样的“打包”行为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及后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食物”是否拥有所有权。由此可知,我们的学生只能带走属于自己的食物。第二、纵观社会现实,有的人不知不觉地由贪小便宜逐渐滑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从反面告诉我们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做一个受人尊敬和欣赏的中学生。第三、深圳某公司要把才华出众的两个员工裁掉一人,总经理经过反复考察,从一位员工离开宿舍时,总是关掉电灯和电脑这一细小处发现他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认为这才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说明现代社会更注重从日常生活琐事里发现和选拔人才。我们中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立志做一个志趣高雅、品格高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现代人。总之,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心灵的接触”来营造情景交融的良好氛围,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教学目标。其次,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解决“怎么教”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状况、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在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力争采取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激发学生寻找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诱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里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有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机灵而富有创见”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某些带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拥有智慧,提高觉悟。(二)增加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的“情境表演”根据初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这一实际,我们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现欲得到释放,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从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和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后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从而诱导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如在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