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探讨摘要: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本文结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详细分析阐述了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之间的探讨,并依据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从多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城市新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中解决对策与优化措施。关键字;经济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矛盾探讨对策一、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分析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在高速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之下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密集,然而,来自环境、社会、区域的种种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个人收入增加,例如,人口的增长的速度增加,城区面积的扩张,也会导致行距离增长,人们会更加依赖小汽车,这样会导致小汽车的过渡使用引起的交通拥挤问题。小汽车的拥有的增长和普遍使用,随之必然带来交通拥挤和尾气的排放必将造成城市的环境问题和全球问题。(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1、经济增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促进了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新的扩散和新的集中,而且将主导未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对cbd的发展、商业空间结构和研发产业空间结构也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些影响会随着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发展而更为显著;促进了城市人口多极核增长和人口郊区化,并促进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与融合。2、以上影响是通过开发区特殊优越条件所带来的要素聚集和广泛的社会经济联系实现的。经济增长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政府服务和良好的发展氛围吸引了相关企业进入开发区,入区企业又与北京其它区域产生经济联系,从而改变了城市经济空间结构。企业的入驻吸引了大量从业人员来开发区就业,开发区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区位条件又吸引了特定人群前来居住,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3、经济增长使城市空间结构密集,便于集中设置完善的设施,节省投资。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使用成本,结构密集也会使人口等密集这样也便于行政管理。(二)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问题。1、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现状我国城市道路年末总里程从1981年的3.03万km增加到了2003年的20.8万km,年平均递增率为9.15%;我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1981年的1.81m2增加到2003年的9.34m2,年平均递增率为7.74%。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量从1981-2003年共增长了426.8万辆。2、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需求不断增长,在发展过程中也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冲突与矛盾。就中国城市而言,经济的发展速度惊人,因此在近二三十年的规划过程中很难把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数据,有时就会由于缺乏经验而导致规划出现失误。3、城区改造频繁,大拆大建影响了建筑的寿命,这也许是高速成长的城市需要经历的尴尬过程。而中国的城市问题本身就是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的,因此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一对突出的矛盾表现在调整规划、拓宽街道而导致房屋拆迁,如有些寿命仅20余年的高层住宅因为修建立交桥或所在地块进行商业性开发而遭到拆除。4、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增长使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城市环境的恶化、生产和居住成本的增加,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集中分布造成环境污染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二、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探讨对策建议如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与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又能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尤其是减少城市能源消耗与城市废气排放和拥挤问题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社会的空间表现形式。经济迅速增长究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