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体会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二、教学重点:从多方面理解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刻画人物性格。三、教学难点:作者悬念的铺排和巧妙的构思。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短篇小说。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他们就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的莫泊桑还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今天我们要学习就是他的作品。2、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速度课文,勾画并理解疑难字词。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皱纹褴褛阔绰女婿多音字辨析:据:jū(拮据)jù(根据)煞:shā(煞风景)shà(煞白)(二)感知课文,明确人物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明确:“我”(若瑟夫)、父亲、母亲、两个姐姐、二女婿、于勒、船长2、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复述故事情节。3、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请同学回顾我们先前讲过的关于小说的文体知识,说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我的叔叔于勒》可归纳为: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画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语。随着于勒经济情况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菲利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于勒:穷——富——穷称呼的变化:穷:坏蛋、流氓、无赖——恐怖赶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希望盼、赞穷: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恐怖、仇恨(遇)躲、骂态度:打发他走——盼望——夸赞——骂躲5、分析“变”与“不变“:造成菲利普夫妇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的:(1)于勒的经济情况在发生改变。(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和称呼的改变。不变的: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的观念,对金钱的崇拜(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有钱则亲,无钱则疏。6、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的描写,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与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