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尚志市希望中学魏恒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用好思想品德课教材,给予学生最需要、最适当的思想与品德的教育呢?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利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教材与所教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需求间的差距,是非常必要也切实有效。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再造和整合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作一总结。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不同的地区的学生,不同的学校学生、甚至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的学生认知状况和思想状况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用同一本教材教全中国的学生,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统一课程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改变他们某些方面的错误认识,就必须开发适当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或学科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可行性从学校环境上看,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推进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习和教师的工作环境与条件等各个领域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上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突出我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从个人条件上说,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培养国家和民族接班人的重大意义。所以我愿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学校的要求,认真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另外,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有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二、我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近些年来,我先后开发了《新闻课》、《人际交往的礼仪与技巧》、《政治学科综合实践课题选编》、《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等校本课程。对提升学科的育人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新闻课的开设,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以新闻课为例介绍一下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一)开设新闻课的背景、目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到城里读书,我校的寄宿生越来越多,每届新生都有两到三个寄宿制班级,既使非寄宿制班级,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不是在学校住宿就是在校外住宿,住宿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多,但他们缺少听广播看电视的条件或机会,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客观上处于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尽管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努力地整合进一些来自校外、社会、国内、国外的鲜活素材,但受课堂和教学内容的局限也必然是有限的和不经常性的,信息来源的封闭、半封闭状态必然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另一方面,不论是住宿学生还是非住宿学生他们都共同生活于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是由于信息来源渠道众多,信息量大,五花八门甚至良莠不齐,所以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的无所适从;再加上中学生本就对信息缺乏分析与选择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缺乏理智,在获取信息时容易片面和情绪化。多方面的原因就必然会导致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却不了解身外的世界;信息种类繁多,却知识面单一狭窄;好象什么都懂,却实际上对当今剧烈变化的世界知之甚少眼界决定思想、见识影响能力。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以上种种现象如不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而这恰与我校“创办规范加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学高加身正的科研型教师,输送合格加特长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相违背。特殊的校情与学情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校长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