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农民工进城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首先,农民工进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实现了农村人力要素的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其次,进城务工农民大多承担了如楼宇清洁、病患看护、家政服务、建筑拆迁、搬家快递等被城镇居民认为“脏”、“累”而无人问津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因而为城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各种始料未及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如“留守儿童”问题,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是焦点话题之一。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弊端(一)现状1、隔代家庭教育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概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即隔代(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杜鹏教授针对流动人口的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进行了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留守子女中,抚养方式主要为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且以隔代抚养的比例最高,为48%,单亲抚养的比例为45.3%这表明了隔代家庭教育和单亲家庭教育一样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2、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在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隔代监护人的知识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多数处于文盲、孩子交流沟通;半文盲的状态,且在思想观念上与孙辈有很大的差距,很难与有的忙于农事没有时间监管孩子,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而没有精力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再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略显单一,主要以放任型和粗暴型为主。隔代家庭教育的这些弊端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屡屡发生,特别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的上升,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3、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后,其家庭的经济能力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祖辈年迈,其生理因素限制了其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关注,时间精力上的限制使得他们对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弊端1、在学习上缺乏管教与督促,使得智力开发受到制约。从一些资料来看,相当一部分在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好好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有的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还有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逃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阮梅在其著作《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一书中写到过这么一个案例:“妈妈,我让您失望了—这次的期中考试,我考得很糟糕,原因是我上课有时候不太认真,在家里只顾着看电视,不看一下书,不搞学习,还有就是英语分数赶不上来了,我实在是搞不懂英语……妈妈,我对不起您,我逃了两次学,还出去帮人打过两次架,不过是和我的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他们不会让我吃亏的。不管如何,妈妈您今年一定要回来看我,您己经有四年没有回家了,再不回来我就会离家找您去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有上述案例所说的经历,不思学习、逃学、打架是经常有的事情。因思念父母而无心学习,又没有人监督指导他们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智力的开发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祖辈们的受教育程度注定了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只能是温饱式的哺育,而对其智力开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接受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智力的总体水平在起点上就较同龄儿童低因为其社会早期经验的确制约了其智力的发展。此外,由于文化知识的匾乏以及生理条件的限制,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基本上都采取了放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教或者管教不严,对其缺乏学习督促,且不能为其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