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复习课)石桥初级中学李华琼“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与灾区人民福祸同担、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给予了灾区人民深切关怀、倾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为拯救灾区人民生命、恢复灾区生产生活和开展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为了让8600万巴蜀儿女牢记党、政府和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爱和与灾区人民生死不离、共克时艰、同渡难关的伟大恩情,从2008年5月开始,一场场别开生面、形式多样、生动感人的感恩教育就在四川地震灾区有序展开。这首发自肺腑的《四川欢迎你》正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理一理:第二单元知识结构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第五课知识结构:重要组成精髓记一记: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形成: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量(或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特点、地位、作用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位:作用:①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②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二、传统美德1、主要表现略教材P672、特点:①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②中华传统美德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文化的力量(P65)②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68)③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P69)④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P69)⑤责任义务:(P71)3、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②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③改革开放以来:四种意识、四种精神的大大增强4、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③行动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易混知识:1、一个原因: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一个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两个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3、三个表现或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1.审查题干(1)题干的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2)明确题干的要求,找出关键词,它决定了题肢的选择方向;(3)明确题干的规定的限制条件,即通过分析题干的限制条件,明确题肢选择的具体范围、层次和角度。2.审查题肢。对备选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排除法,将有科学性错误和表述性错误的题肢排除在选择之外。3.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以下几种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需要引起注意:(1)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不能选。(2)题肢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题肢和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题干和题肢之间因果关系颠倒,这种情况下不能选。(3)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这种情况也不能选。(4)单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