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新陂乡中心小学邬红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新陂乡中心小学的邬红华,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文章结构清晰,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是课文写法上的主要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学习重点。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研读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探寻“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六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将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领悟文章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读、思、划、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一形象导入,点明观点这篇课文课题就是课文主要观点,且文章第二、六、七段中都暗含了对课题的阐述,道出了从问号诞生真理的过程。于是一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问学生:“这个是什么符号?它有什么含义?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符号?[板书:?----!】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叶永烈,用它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紧接着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语句并划下来。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提问:这段话告诉我们真理是怎样诞生于问号之后的?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归纳出从“问号”诞生“真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过程。紧接着引导学生明白这个过程也解释了第二自然段中:把“‘?’拉直变成‘!’”这部分句子的含义。顺理成章地理解了问号叹号的含义,体会到了用标点符号代替语言的妙处。最后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词语“见微知著”教学:第二自然段中哪部分句子写出了“见微知著”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并以师生合作读的方式朗读相照应的语句来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二是品读感悟,体会写法。首先是让学生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列举的三位科学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解疑的,又找到了什么真理?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表格在文中做出批注。再同桌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填写表格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点?对于这三个事例的共同之处,文中有总结性的句子,是哪些句子?学生交流后我出示句子1: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体会:这里的“?”“!”各指什么?想象一下,在由“?”变成“!”的过程中,这些发现者、创立者是如何做的?出示句子2:善于“打破沙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