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78年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指出:“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指没有疾病或伤残。”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变态人格(如偏执型人格、反社会人格等)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疑病症症、癔症等)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精神病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一项比较权威的调查表明,全国4—16岁的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发现,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比例为20%─30%,中学生为40%─50%。虽然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有多种测试方法,但不同的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多数人心理素质不完全合格。中学生心理健康十标准中学生心理健康十标准一、思维品质(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批判性、一、思维品质(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发展正常;灵活性)发展正常;二、学习有一定的信心、耐心,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二、学习有一定的信心、耐心,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有探索的欲望;有探索的欲望;三、乐观开朗,一般情况下能正常表达并懂得体验各三、乐观开朗,一般情况下能正常表达并懂得体验各种情感;种情感;四、常态下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不盲从、不轻率或优四、常态下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不盲从、不轻率或优柔寡断,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柔寡断,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五、性格发展正常,不孤僻也不过分活跃;五、性格发展正常,不孤僻也不过分活跃;中学生心理健康十标准中学生心理健康十标准六、具有健康的、较为持久的兴趣爱好;六、具有健康的、较为持久的兴趣爱好;七、有团队归属感,对团队活动有热情;七、有团队归属感,对团队活动有热情;八、能通过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以及与八、能通过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以及与他人进行比较等途径来认识自己;他人进行比较等途径来认识自己;九、较为冷静和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九、较为冷静和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十、懂得选择朋友,至少有一至两名好友。能十、懂得选择朋友,至少有一至两名好友。能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与身边的人关系和谐。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与身边的人关系和谐。有较为清晰的角色意识,有基本的法律知识,有较为清晰的角色意识,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一般情况下能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一般情况下能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当今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一、学习问题二、同学关系的困惑三、亲子关系问题四、手机带来的心理问题五、迷恋网络游戏问题六、早恋问题小文学习一直很努力,也很要强,读初一、初二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初三后感到考试越来越紧张,很难发挥自己平时的水平。平时单元测验成绩还好,一到月考、半期考试等大型一点的考试成绩就起伏不定,差距很大。现在听课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晚上睡眠越来越差,情绪也越来越低落。小文曾经考过年级第一名,自己很想保持住这个名次,因此学习更加努力,但也更加焦虑,生怕成绩下滑引起别人嘲笑,丢了面子,但却事与愿违,越想考好越考不好,成绩离第一名越来越远,小文感到很无助。案例1案例2初一男生小刘,性格比较外向,爱与同学交往,但因为他来自乡镇,担心老师和同学因此看不起自己,心里有些自卑,就不自觉地去讨好一些同学,想与那些同学建立亲密的友谊。有同学对自己不太尊重时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反而是用嬉皮笑脸的表情继续讨好同学,却往往招致同学的嘲笑和贬低的言行。小刘感到很委屈,有时忍不住会用脏话回击同学,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言语冲突,小刘总觉得是因为同学看不起自己而欺负自己,所以很愤懑,甚至想转学回乡镇去。萍萍,初二学生,经常对母亲撒谎,讨厌母亲,与母亲无情感沟通,不愿接受母亲的管教;害怕回家,不愿看见她母亲。但又常为得不到母亲的关爱感到痛苦。萍萍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小时候母亲很爱她,对她期望值很高,要求极严,初一年级因为与同学外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