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去爱孩子,从而走进孩子心灵。彭某某,女。在她还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跟随父亲生活。初时,其父外出打工,将其寄养在姑姑家,后来上小学又寄养在伯母家。在此期间,父母与她很少联系。偶尔母亲来探望一次,不仅与她姑姑和伯母吵架,还教她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悄悄的藏东西等自私自利的行为习惯,加上长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总觉得别人对她都不好,把身边任何人都当仇人看待,乱拿别人的钱物。一年级刚开始,班上同学总掉钱,起初都不知道事谁拿的,后来我让同学们都把钱装衣服或裤子口袋里,接下来就经常有同学报告说她居然把手伸进同学的口袋拿走别人的钱物。我找她谈话了,她开始还不承认,我就先表扬她的优点,慢慢劝解,她开始承认并答应改正。结果后来班上的东西掉得少些了,不过每次掉东西找她准没错,而且她又开始在学校外面拿,拿家里的、邻居家的、店铺的……凡是她能触及的地方都拿。而且她个人卫生也差,还总是欺负同学、其他小朋友,导致邻居、同学都不喜欢她,甚至讨厌她。由于屡教不改,伯父母、姑妈也不再理会她,有一段时间我也开始讨厌她,平时对她采取冷处理。后来,她爸爸给她带了个继母回家,继母就一直在家照顾她,可她仇恨身边所有人,依然我行我素。但我心中又升起希望,和她继母经常联系交流,表扬她懂事、独立、聪明,她在学校有了很大转变,可在家她照旧老样子,没多大转变,继母急了,开始打骂。我仔细分析了一下,造成她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温暖,于是又和其继母取得联系,请其夫妻配合,给予她多一份的关爱,倾听一下她的需要。恰巧寒假放假那天,她小姨陪她来学校拿通知书,我和她小姨谈了一会儿,我了解到她和她小姨的关系不错,她也很愿意听她小姨的话,所以我请她小姨多关注一下她,让她知道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她。在后来的帮助辅导过程中,我采用了:1、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经常表扬她一点一滴的进步,并把她小姨不时发来的短信拿给她看,对她既是一种鼓励,又是关爱;我也会时不时用给她理理衣角、梳梳头等小动作表示老师对她真心的关爱。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避免直接批评,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她的自尊心,采取柔和教育方式。当她犯错误时,不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她的名字,而是在与她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她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并听听她是否有何困难和兴趣。有几次班上又掉东西了,我没有直接找她问话,也没有相信同学们猜想的一定是她,只是借助一些机会找她闲聊,最后确定真的有两次不是她做的,她感觉到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因而逐渐缓解了紧张的师生关系。3、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彭某某这种顽固的逆反、仇视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她的情绪变化,经常与她交流、沟通,还不时给她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4、改善教育环境: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并且要学会相信她。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慢慢的,同学们不再那么讨厌她,开始和她一点点的亲近。后来,她有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也会找我聊,我知道我开始慢慢走进她的心灵,感觉很欣慰。到后来,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彭某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在习惯上有待老师的耐心提醒和教育,再后来,他父亲回家创业了,对她施以无微不至照顾、关心,她“健康”了,班上平静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希望能一直做孩子们的一盏明灯,时刻照亮着他们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