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产品冶炼工艺规程(一)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工业硅电炉熔炼生产的技术要求启动方案启动前的检查炉子验收合格后启动前检查绝缘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在炉变空运转合格的基础上对炉子空送电一次,用铁线连三相电极送一次。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有无漏水现象。启动液压系统进行试运转,检查所有液压管路及液压部件是否有漏油现象,动作要求灵敏可靠。检查变压器及其它电气设备、开关、仪表运转是否正常,对变压器进行空运转小时,此期间派电工进行监视,要求每小时检查一次并按规定详细做好记录。启动前的准备准备吨木材,直径一,长度W,吨粒度为一的焦碳。准备好清炉的专用工具,加长铁铲把,耙子把,并准备好灭火器及事故处理工具。做好电炉启动前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准备工作。炉侧部碳块抹一层一的防氧化涂料(微硅粉糖浆),砌一层耐火砖保护高温氧化。在炉底用铁皮铺好,防止在加木材的过程中砸坏炉底。表面测温计一只。木材烘炉第一天,将木材均匀布满炉底,点火后,微火控制,视木材消耗微量补加。在补加木材时要均匀,轻放,本着少加、勤加的原则,切勿将炉内耐火砖砸掉,造成碳块氧化。放木材是不要砸坏炉底。木材消耗量约为一吨。第二天,木材燃烧火焰比第一天长,木材消耗约为一吨。第三天烘炉应加快木材燃烧速度,提高温度,木材消耗量约为—吨。电烘炉电烘炉前,应尽量将炉内的木灰清理干净。对炉体设备进行彻底检查,绝缘螺丝松动的要紧固。提起电极,在三相电极根部各放一块一厚的碳块。在底部均匀布满粒度一,厚度约为一的焦碳,三相电极根部可厚一些。送电前应不带负荷送一次,以便检查炉体导电部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送电前必须有相关部门人员在场,由炉长指挥送电。采用二次电压送电,缓慢下降电极起弧,逐渐提高功率达到规定负荷,停电时操作人员将外部的焦碳往电极根部推,将发红的焦碳往外围扒。视焦碳的消耗做少量补充,以保证稳定的负荷。送电后严密观察炉体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是炉内衬,以防其剧烈受热而炸裂,引起炉壳变形。电烘炉三天,炉内侧部碳块呈暗红色,电烘炉即可结束。(耗电量约为一万度)送电制度见附表。在电烘炉的同时,应将台包及地模用木材烘好,做好出炉前的准备工作。投料投料前应将炉内未烧净的焦碳及耐火砖清理干净,用硅块和硅粉将炉眼堵好,炉内加入约一吨左右的石油焦,三根电极下面及三角区可厚些,然后慢慢下放电极,起弧后加料。视炉内火焰情况加料(全木炭偏轻料硅石:木炭:)料面高度将侧部碳块埋住。此后缓慢升高料面,经一昼夜方可允许达到正常高度。出炉准备出炉时所需要的工具。投料小时后视情况出地一炉,小时后出第二炉,小时后出第三炉,视炉温高低逐步转入正常。配料技术要求每一百公斤硅石配公斤碳,上下浮动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料比配料,不得擅自更改。仔细检查卷扬机各电器装置及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发现故障应及时找有关人员处理。上料工每上一批料记录一次,确保记录准确。炉外每口备料不超过二批。认真准确填写配料记录。熔炼技术要求正常炉况的要求电极埋入深度要合适,正常时电极电弧声音小,无局部刺火现象。料面呈半圆形,冒火均匀,火焰呈淡黄色,料面距炉台的高度不得超过厘米。电流平稳,三相负荷均衡,正常情况下电压为土,电流为,炉料下降均匀,电极逐渐有所下降。产量均衡,成分稳定,炉眼畅通,硅水温度高,流动性好。极心圆直径保持在之间,以达到炉心料面正常下沉。机械、电气设备运转正常,各部循环水畅通。捣炉接班时根据炉况使用捣炉机彻底捣炉一次(特殊情况如刺火等应立即处理),捣炉杆不得碰电极、铜瓦等部位,捣炉后先推熟料后加生料,加料要均匀,捣完炉后应将捣杆立即收回。料面局部发死的地方,应及时用捣炉机或木杆扎眼松动,必要时应将挑出的粘料块拉出,并适当加轻料。根据所用原料的特点和炉况,应尽量少使用捣炉机。料面的维护电极顶端距抱闸小时应接电极,交接班时双方要量按正常炉况的要求按()()两条执行。拌料要均匀,不准偏加料,发现料过轻或过重,应及时通知车间或炉长调整,如大调时应请示主管工艺总工批准。发现塌料后应将未塌料部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