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采荷实验:孙胜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汉后期的豪强割据和军阀混战;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2、了解“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3、通过认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归纳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民心所向(四)教学重点了解政权分立,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理解民族大融合及其意义。(五)教学难点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所做的突出的历史贡献;进而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此引起学生兴趣,并把学生引入课堂.【叙述】我们一起欣赏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非常熟悉,请问,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大家能了解多少呢?【活动】”猜一猜”他们都是谁?引入到东汉`末年时期。【承转】东汉末年发生了黄巾起义,软弱无力的东汉政府只能依靠地方军1阀镇压,结果导致了军阀割据(展示地图),大家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北方割据势力极多,而且互相争斗,战乱不休。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曹操)曹操并不是象三国演义里讲得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将遇到的对手是谁?(介绍孙、刘期间可请学生讲述“三顾茅庐”、“隆中对”的故事)【活动】人物模拟:假如你是曹营的一位高级谋士,你会怎样为主进言?其目人物模拟:假如你是曹营的一位高级谋士,你会怎样为主进言?其目的是过渡到下面的分析。的是过渡到下面的分析。【分析】赤壁之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和两大军事集团的优势和劣势.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刘备挡得住吗?挡不住只能逃,那么孙权单独挡得住吗?也挡不住,那怎么办?他们只能联合起来,于是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学生分析赤壁之战双方力量对比)【赏析】赤壁之战行进图和”火烧赤壁”短片.【总结】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是否知道三国分别是哪三国,分别是谁建立的?【活动】小游戏“动动手”给学生提供三国形势图和有关人物、都城,请学生把它放到指定的位置。【转述】220年,曹丕称帝,建立北魏,都城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都城建业。各国安定下来,发展经济。魏国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闻名全国;吴国发展造船业,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探究】讨论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退步。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最后派代表把结论说出来。学生发言后总结:1、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2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出示图“北方人民南迁”,让学生观察,问:北方人民为什么要南迁割据主要都在北方,战争主要也是在北方,赤壁之战仅仅是在长江上,对江南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