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要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知道别人是“乐”还是“忧”,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这样,在与对方情感的共鸣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使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喜欢和帮助,从而走向成功。在幼儿期,如果重视对孩子进行识别情绪的培养,那么他们就能成长为具有情感敏感性的易于合作、受欢迎的社会人。怎样培养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识别能力?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开展情绪识别活动,认知情绪特征情绪所特有的外显行为是表情,人们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就可知道其情绪状态。因此,我们通过专门的“情绪识别”活动,使幼儿了解人们处于高兴、生气、着急、害怕等情绪状态下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这样,就为幼儿识别他人的情绪打下认知基础。如在让小班幼儿识别高兴的情绪时,老师首先出示了“高兴脸谱”,使幼儿了解人在高兴时的面部表情;接着出示小朋友高兴时的动作图片,使其了解高兴时的身体姿态;然后让幼儿倾听高兴时的讲话录音,使幼儿了解高兴时的言语表情。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就会了解各种情绪的表情动作。在幼儿了解某种情绪特征后,可以结合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动画片等具体直观的形式,让幼儿辨别情绪。如在让幼儿了解高兴的表情特征后,通过《小蚂蚁找食物》的故事,不但让幼儿找出高兴的小蚂蚁,还让他们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幼儿通过看、找、说,不但巩固了对情绪特征的认识,还初步练习了依据情绪特征去辨别情绪的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就能依据各种表情动作去判断一个人的情绪了。二、通过各种途径,丰富情绪体验情绪状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高兴、愉快等积极的情绪,也有悲伤、生气等消极的情绪。面对不同的情绪,幼儿只有自己有了切身的情感体验,才能对他人的情绪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更快地察觉、更准确地判断、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一)体验积极情绪需要的满足是积极情绪产生的基础。我们要及时满足幼儿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使他们能体验到各种积极情绪。1.满足物质需要为了维持有机体的生存,人们需要空气、水、食物等这些物质。由于幼儿自理能力差,所以他们的这些物质需要,往往需要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例如:当幼儿口渴时,老师及时为他们准备好温开水,那么幼儿就能因得到老师的帮助而体验到高兴、快乐等积极情绪。2.满足精神需要我们在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重视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我们要时时以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来面对幼儿,给他们以抚摸、拥抱,跟他们一起游戏,给他们以宽松的环境等,让他们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使他们从老师这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玩区角游戏时,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满足他们“我要玩××”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在幼儿的游戏中,自己是观察者、合作者,要将干预降到最低的限度,让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放松,没有任何压力。这样,幼儿就能体验到自由自主感。当游戏以幼儿乐意的方式结束时,幼儿又得到胜利感的体验。在游戏结束后,我们常从情感体验出发评价幼儿,给幼儿以肯定和鼓励。如“你今天用包装网做米线,这个办法真好”,“你今天没有去超市当导购员,而是去了早点铺当服务员,每样工作都做得很好,真能干”……幼儿从老师这儿得到正面积极的评价,他们又体验到了肯定带来的快乐。(二)体验消极情绪现在孩子在家中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很少有生气、害怕、失败等消极情绪的体验。所以在幼儿园,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体验消极情绪,使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同情别人的不幸。1.创设一定的情境幼儿情绪的特点是直接、外露,周围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所以,有意识地创设一定情境,可以达到让幼儿体验消极情绪的目的。例如:面对全体幼儿,老师有意识地使一部分幼儿没有得到老师的礼物(小卡片、小贴画等),那么这部分幼儿就会体验到失望、生气。又如让胆子大、身体灵活的幼儿过又高又窄的独木桥,让胆子小、身体协调性差的幼儿过稍低稍宽的独木桥。这样,无论什么样的幼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