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端午的鸭蛋》,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情感,品味文章语言!(板书: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学生齐读课题,关键词是什么?一、评读话说鸭蛋引出:文中第二段作者这样说“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那小小的鸭蛋到底好在何处?(板书:好)请大家朗读文章的2-5段,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试以“这鸭蛋好在,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的句式,评说汪曾祺笔下的鸭蛋。二、悟读领会主旨(过渡)小小的鸭蛋就这样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是那样的好吃、好看、好玩,而散文是以表现内心为主的,它所展示的是作家的“情”的世界。——李晓红1、那么,作者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家乡端午的鸭蛋的呢?情人眼里出西施啊2、(追问)作者为何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作者笔下的咸鸭蛋流露的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老师补充拓展: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并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怀旧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恰如普希金所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上一层异样的光辉;故乡的一切,在离家之后,总会散发出一种神奇的色彩!我们学过这类似的文章么?(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成了鲁迅儿时的乐园,平桥村那夜的罗汉豆成了永恒的美味,60年前那半本国语课本为牛汉的一生奠基)三、品读赏析语言(过渡)小小的鸭蛋里也盛满了汪曾祺对故乡的爱,对童年的怀想。对于文章来说,语言是情感的直接载体。文中哪些词句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这一感情呢?(板书:品)(一)轻声朗读课文2-5段,将之圈点勾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根据学生的赏析灵活处理,精当点评,及时板书)(板书:情感)(二)汪曾祺的语言不仅饱蘸情感,还很有个性。有人说:汪曾祺的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体现了吗?轻声朗读课文2-5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板书:特色)(小结)汪老对文字的运用就像玩魔术一样,不同的组合,就会有神奇的效果。他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平实自然之中流露出典雅雍容。难怪贾平凹说他是“一只文狐,修炼成老精”。(根据副板书小结散文语言的赏析方法。)四、延伸关注生活过渡:汪曾祺用饱蘸情感而独具特色的语言把童年家乡端午的每个细节谱成了诗,织成了梦,绘成永不退色的画卷。究其因由,是他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罗丹有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有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情趣与诗意的慧眼么?童年刚刚和你们挥手作别,试着回想童年,找寻那让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仿照例句组织语言写话。组成散文诗分角jue色朗读。诗意在生活中,生活的本质就是美,天真浪漫的童年悄然逝去,活力四射的青春正在蓬勃,像汪曾祺一样热爱生活吧,生活定会给予你们更多!愿同学们把握人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