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课例研究一、教学预设前的思考(一)、教学内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部分。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图形与位置”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册数标题具体内容一下P1第一单元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二上P67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三下P2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四下P17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视图(规则图形)六上第一单元位置坐标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课,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思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于能运用准确的语言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进行描述。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1)、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前面的编排结构表中可以知道,本块知识的学习是以第二册的“用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和六册的“八个方向”为基础的,同时又结合了“角度”来确定平面上的位置,它包含着“极坐标”的思想。学习前要先让学生回顾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位置,能够熟练地说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取了“定向运动”这一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这是教材编排的本意。但这个素材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学生不易于接受,教学针对性不强。因此,我们大胆改变教学素材,创设出“寻宝”这一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通过游戏、观察、精心操作、小组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主动获得新知。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三)、课前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课之前的起点,我们在课前对景行小学东校区四年级(3)班学生51人进行了前测。前测题目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分析(1)、绝大多数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第一学段的知识掌握得很好。(2)、大多数学生会正确测量角度,为本课结合“角度”来确定平面上的位置扫清了障碍。(3)、只有大约60%的学生能运用准确的语言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描述,说明“使学生能运用准确的语言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进行描述。”这一教学难点定位准确。二、前思考对教学预设的启示(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生动的情境。位置与方向(方向+距离)这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专业,因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在生活中得以接触,因而加大了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的难度,而我们的人教版的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进行,这种情境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也是相当陌生的。通过分析和前测,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学生已经具有了“用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和“八个方向”为基础的相关知识,因此,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谈话,鼓励学生用以前所学习的方位词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另外,预设生动的情境“寻宝游戏”,是因为它既是一种游戏情境,也可以说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具有悬念的游戏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出“寻宝”这一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呈现到了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调查题目情况统计1、写出8个方向。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大部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