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11页—112页内容执教教师:马永梅学校:二小一、教材分析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此前学习过的“租车船问题”“沏茶”“田忌赛马”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对于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二)过程与方法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问题手段和方法。难点:尝试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五、教学准备若干小正方体代替待测物品,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三组图,让学生说出每组图中与众不同的那一个,并奖励答对学生每人一颗口香糖,这样就有一瓶少了3片,和另外的2瓶混在一起,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混在合格产品里面,我们把这类产品叫做次品,(板书:次品)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就是找次品。(补全课题)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口香糖),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板书:天平称)【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这道题,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天平模型。教师提问:同学们,会使用天平吗?并让学生拿出双手充当托盘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模拟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那我们回到刚才的那3瓶口香糖上来,要找出轻的那一瓶,需要称几次呢?为什么?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教师用图示法板书刚才称的过程,边板书边提问。【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做完这道题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也让学生初见如何用图示法表示称的方法。(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1.理解题意。(1)课件出示例题。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