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梁河县回龙茶核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土壤质量评价摘要:为掌握梁河县回龙茶核心种植区土壤环境状况,查明回龙茶核心种植区土壤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程度,对梁河县回龙茶核心种植区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对研究区域的土壤和茶叶采样检测,分别测定土壤砷、镉、铅、锌、铬、铜、汞和镍,茶叶铅、砷、镉、铬、汞。结果表明:核心种植区土壤超风险筛选值污染物主要为铅和铬,局部出现镉、铜、镍和锌超筛选值情况,汞、砷未出现超筛选值情况,核心种植区土壤污染物没有超过风险管控值。核心种植区茶叶重金属低于《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和《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659-2003)限量要求,核心种植区茶叶重金属未超相关标准。梁河县回龙茶核心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均为优先保护类。关键词:茶;重金属;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在中国发展出中国独特的茶文化。适宜的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必要条件,茶树从中摄取水分和养分。但土壤也是茶叶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度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1-2]。茶园土壤污染状况关系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茶园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控措施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3]。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10大产业之首的重点产业[4]。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具有悠久茶叶生产历史,丰富的茶树种植资源,优越的生产条件,是云南大叶茶的原产地之一。梁河县大厂乡回龙寨出产的回龙茶是梁河县重要经济作物,是县域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梁河县回龙茶核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对土壤环境质量作了评价,旨在为梁河县回龙茶品质的提高及梁河县回龙茶核心种植区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调查研究区域位于梁河县大厂乡回龙寨,调查范围2052.9亩,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对研究区域土壤和茶叶进行样品采集。采样布点方法采用系统布点法,采用100m×100m网格布设监测采样单元,所有监测网格划分均避让村民自建房、田埂、林地等不能采样的区域。共布设采样单元204个,其中6个为土壤剖面采样点,同时采集土壤和农作物,并采集5%质控平行样。表层土壤样品采取采集混合样,混合样采集方法采用梅花点法,每个分采样点采集深度为0~30cm。茶叶采集茶树可食用部分,茶叶样品采集混合样品,采用梅花点法进行多点取样。图1采样点位分布图1.2测定方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选取土壤pH值、砷、镉、铅、铬、汞、铜、镍、锌9项指标进行监测,pH值检测参照《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1121.2-2006),砷检测参照《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GB/T22105.2-2008),镉和铅检测参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锌、铬、铜和镍检测参照《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汞检测参照《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GB/T22105.1-2008)。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659-2003)和《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18)选取茶叶铅、砷、镉、铬、汞5项指标进行监测。铅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2-2017)、砷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1-2014)、镉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5009.15-2014)、铬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5009.123-2014)、汞检测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5009.17-2014)。1.3评价方法(1)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筛选值与管制值评价茶园土壤质量。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