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家中都会有很多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精美图书,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很多家长经常在老师面前说:我家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家里的书丢的到处都是,怎么办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没有从看书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没有学会珍惜图书,爱护图书。我们都知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很重要。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词汇量的积累、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我班的孩子从小班一直带到现在,已经是大班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在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下,我班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按照孩子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一、和小班孩子一起看书1、指导家长在家和孩子一对一的看书小班的孩子一般对阅读图书表现的很随意,他们可能随手把图书拿起然后就丢在一边了或者是随手就撕破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先从家长方面入手,教给家长正确的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首先,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地方不要大,只要一个安静的角落,布置的很温馨,铺上垫子,每到看书的时候,就陪着孩子坐在那个安静又温馨的角落里,慢慢的,让孩子知道,那里是看书的地方,看书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要爱护书。渐渐的,家长们都说:宝宝的书再也不乱丢了,买了新书回来就会自己去放在那里了。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是为培养好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了,更重要的是,要家长的学会陪着孩子一对一的看书,小班的孩子还不会自己看书,家长选择适合小班孩子的书以后,要学会陪孩子一起看,可以让孩子坐在家长的身上,家长一边将,一边和孩子慢慢看书,让孩子组建喜欢看书的这种氛围。2、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一起看书在教室中,我们也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温馨又安静的图书区,在里面铺上柔软的泡沫垫子,放上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心爱的靠垫抱枕,一个小书架上整齐的放着孩子们家中带来的喜欢的图书,墙壁上,贴上孩子们认真看书的照片。每次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两个老师总有一个是去图书区陪着孩子们一起看书的。三五个孩子们抱着心爱的抱枕,听着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讲述着图书,或者是老师和孩子每人拿着一本书,安静的看一会,小班的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渐渐的喜欢上了看书,知道了要爱护图书,初步的形成了阅读的习惯了。渐渐的,那里成了我班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区域了。二、陪中班的孩子一起朗读到了中班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了,这时候,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逐渐开始引导孩子和老师一起朗读阅读到的内容,老师选择简单优美的内容,用缓慢的、舒缓的语调朗读诗歌,散文,用不同的人物声调讲述童话故事,用兴奋或紧张的口气表现情节的变化。让孩子在听的时候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然后教师在讲述第二遍故事的时候,可以故意漏掉一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学着讲述故事,学着朗读。例如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画册上,有一个故事“汤米爱妈妈”,我在开始的时候带领孩子用手指着图片,一幅幅的跟着老师讲述故事,当说到妈妈听到“叮当”一声的时候,我用很着急的一起带领孩子一起阅读,当说到汤米轻声的问妈妈的时候,我就用很害怕、很小心的语气带领孩子一起去感受画面中汤米害怕的心情,然后,留下最后两幅图,让孩子们顺着前面的情节和情绪,去观察图片,自己阅读,尝试自己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让孩子在阅读中有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机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感,对下次阅读产生了期待,三、与大班孩子自制图书进行阅读进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创编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再也不会就局限于读读看看上了,他们对亲手绘画、制作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认识汉字产生了兴趣,他们的合作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常常在图书区的时候,看见几个孩子在一起说:这个字“小”字我认识,那个“天”字我也认识的哦,他们拿起一本故事书,会海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