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新课改以来,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繁琐走向简约,从形式走向实用,从虚有其表走向扎扎实实,应该成为我们积极思考和探索主要举措。数学课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来分析,我们应该提倡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简约”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即教师要上出一堂高效的课,必须要有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简约实用的教学内容、简易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简练干脆的教学语言;“不简单”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要致力于思考如何找准学生的起点、找准问题的切点、突破课堂的难点、抓住练习的训练点,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一、简约—彰显出数学的“美”不管是从教学本身出发,还是从学科特点出发,数学课堂都应散发出简约之美。首先,教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教学的规律,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剔除对象复杂多样的外在现象,揭示出教学内在的本质规律,从而获得理性认识。所以,无论是研究过程本身,还是结果的呈现,都应体现出简约化的精神追求,回归数学知识体系高度简约性的需要。其次,数学知识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这种简约是指数学的知识关注活动体验构建有效课堂-----我教《乘法的初步认识》重庆市人和街小学郭莉[背景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起始概念课。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游乐活动的素材和用小棒摆各种图形的活动来引入乘法,应该说教材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把这些素材在一节课中一股脑儿呈现,表面十分热闹,但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有的课甚至在学生摆小棒、写算式的操作活动中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如何恰当地选取素材,采取简约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乘法的概念?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大部分学生已比较牢固掌握加法概念,对乘法知之不多。虽然部分学生对乘法已有所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是模糊的、不完全的。要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乘法含义,建立乘法概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计了一套简案并尝试教学。[学习过程描述]一、游戏感悟1.师生游戏师:(伸双手)一只手有5个手指,我一共有几个手指呢?生齐答:10个。师:你是怎么算的?生1:5+5=10;生2:2个5相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3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怎样用算式表示?生1:5+5+5=15,3个5相加。师:4只手(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有几个手指?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生1:5+5+5+5=20,4个5相加;生2:10+10=20。师:5只手呢?怎么列式?8只手一共多少个手指?该怎么列式呢?生1:8个5相加,5+5+5+5+5+5+5+5=40;生2:10+10+10+10=402.感悟乘法师:如果是20只手呢?你能想办法很快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1:用加法5+5+5+5...(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教师的板书跟不上学生说的速度,下面有学生说:到底有几个5啊?听也听不清楚。)生2:20个5相加。师:怎么表示?生3:写20个5连加。师:老师佩服你的耐心。有没有其他表示法?生4:(到黑板上写):5+5+5+5..5=20个5生5:可以用乘法:5×20或20×5。师:你真了不起!已经知道用5×20或20×5来表示,这里的5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5×20表示什么?(20个5相加)认识乘号,齐读这个算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师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认识乘法1.改写算式师:你能不能像上面这样的写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举例:2个5相加,我们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生:2×5=10或5×2=10。(学生把刚才的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同桌交流,反馈:指着5×4,5×8等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2.现察发现师:(指板书)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加法和乘法算式,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反馈,引出相同加数的概念。揭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来表示,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3.自己写加法和乘法算式师: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你能来创造一个吗?请你先写一个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把自己写的算式和同桌交流一下。4.体会乘法的简便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