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二讲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教学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引导家长明白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体验法、交流讨论法、感悟法教学时间:分钟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家长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妍妍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一、二年级时,虽然上课时小动作有些多,听课时会走神,但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很好,尤其是一年级时,测验考试总得高分,所以老师们都喜欢她,还让她当了班干部。可是,从升入三年级起,妍妍对学习就感到吃力了,老师讲的很多知识是新的,课堂上老师提问的问题也没那么容易回答了。有一次数学测验,妍妍还不及格,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妍妍最苦恼的是,她虽然知道上课不能开小差,但不知为什么,她总是听着听着又会想到别的地方去。不故事二黄先生是一名小学老师,他的儿子也碰上了类似情况,“一、二年级两科经常分,现在上了三年级,就总是多,最高一次也就分,而且上课不专心,经常被老师点H名。他没少辅导,但孩子不愿做额外的作业,“其实有时候就是粗心做错题,但说了还犯”。二、故事解读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出现了“三年级效应”,在思想行为、学习上出现了分化,相信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三年级后有相似的问题出现。在家长和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二年级不分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领天上地下。”寥教言,概括了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变化。其中,孩子在中年级会开始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于是中年级变成了一一道孩子难跨越的“坎”。什么是“学习分化”学习分化是指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孩子的学习结果差异较大,有的学得很好,有的学得很差。学习成绩的分化是学习分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学习分化开始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明显,造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出现。怎么看待及面对孩子的学习分化是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年级学习分化的主要表现从孩子心理发展角度来看,“三年级效应”不只是学习成绩的突然变化,而是整体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学习成绩的分化孩子上三年级后,像前面故事中黄先生的儿子一样,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低年级时,孩子般都能考分以上,同学间没有太大差别,但中年级开始就会拉开差距,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学习成绩的分化”。学习能力的分化小敏和小玲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小敏生性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爱自己动手做点儿小东西小玲则生性文静,从不主动探究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所以小敏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搞这弄那,手停不住但小玲做完作业后就不知该干些什么,只好看看电视。一、二年级时,两人成绩不相上下,有时小玲还会更好一些。但上了三年级后,小玲就明显赶不上小敏了,尤其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小敏学起来游刃有余,而小玲却觉得很难,无从下手。小学低年级时,孩子所学的知识非常简单,主要是考查记忆力、观察力等,涉及的能力的类别较少。但孩子进入中年级以后,需要学习能力的类别多,对学习能力的要求高,加人了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出现了,我们把这些现象叫作“学习能力的分化”学习兴趣的分化小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上三年级后,学校开设了科学课,小江每天最期盼的就是科学老师带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做科学实验,还让父母买了很多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籍,一段时间下来,小江的科学成绩竟然远超于其他科目。低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多数来自外部动力,例如,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到了中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不同学科有了自己的偏爱。孩子对学科的喜好存在个体差异,李成的妈妈是一名翻译官,李成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对外语格外喜爱,小小年纪竟然能够跟外教进行简单交流,每次看到同学们美慕的眼神,他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但是一提到语文他就头疼,尤其是作文,每次都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能完成结果还被老师指出大片错误。三、专家在线一、小学学习分化现象发展的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