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1.药物是()。A.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E.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2.药理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因为它()。A.阐明了药物的作用机制B.能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C.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E.具有桥梁学科的性质3.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是指()。A.严格控制条件、观察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原理B.采用动物进行实验研究C.采用离体、在体的实验方法进行药物研究D.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E.不是以人为研究对象4.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如何改善药物质量D.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置E.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5.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在机体影响下的变化及其规律B.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药物发生的动力学变化及其规律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药物效应动力学6.药理学是研究()。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D.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E.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7.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A.系统药理研究数据B.急、慢性毒性观察结果C.新药作用谱D.LD50。E.临床前研究资料参考答案;1.D2.D3.A4.E5.A6.E7.E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阿司林的pKa值为3.5,它在pH值为7.5的肠液中可吸收约()A.1%B.0.1%C.0.01%D.10%E.99%2.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排泄速度不变3.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A.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C.单胺氧化酶D.辅酶IIE.水解酶4.pKa值是指()。A.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B.药物99%解离时的pH值C.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D.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E.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5.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使()。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代谢加快C.药物转运加快D.药物排泄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6.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延缓抗药性产生E.以上都不对1.C2.B3.A4.C5.E6.B7.B8.D9.B10.A11.D12.C13.B14.B15.A16.C17.C7.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是()。A.氯霉素B.利福平C.异烟肼D.奎尼丁E.西咪替丁8.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A.10小时左右B.20小时左右C.1天左右D.2天左右E.5天左右9.口服多次给药,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css)?()A.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B.首剂加倍C.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D.增加给药剂量E.每隔半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10.药物在体内开始作用的快慢取决于()。A.吸收B.分布C.转化D.消除E.排泄11.有关生物利用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B.达到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C.达到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E.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静脉的量12.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给药间隔B.给药剂量C.给药途径D.给药时间E.给药速度13.t1/2的长短取决于()。A.吸收速度B.消除速度C.转化速度D.转运速度E.表现分布容积14.某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B.增强C不变D.消失E.以上都不是15.临床所用的药物治疗量是指()。A.有效量B.最低有效量C.半数有效量D.阈剂量E.1/2LD5016.反映药物体内消除特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A.Ka、TpeakB.VdC.K、CL、t1/2D.CmaxE.AUC、F17.多次给药方案中,缩短给药间隔可()。A.使达到Css的时间缩短B.提高Css的水平C.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D.延长半衰期E.提高生物利用度参考答案1.C2.B3.A4.C5.E6.B7.B8.D9.B10.A11.D12.C13.B14.B15.A16.C17.C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作用是指()。A.药理效应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