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率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也许对于多数的老师来说,“思维导图”比较陌生,我会尽量解释,使大家了解“思维导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本次课程的内容:思维导图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使用它?如何使用?以及个人与学生作品的展示,一、思维导图的由来2-4.思维导图的创始人——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Buzan上世纪60年代在它的大学时代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的等困难前往图书馆寻求协助却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开始思索和寻找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托尼·巴赞开始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以及伟大科学家的笔记手稿发现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TonyBuzan也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1971年托尼·巴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Mapping)的概念。二、什么是思维导图?5.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6.简单地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用图形来表示使用者的思维轨迹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和工具,思维导图与以往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几个自身的特点:1、高效。能将大量的信息通过筛选保留了最精华的很少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作思考和学习效率。2、图文并茂。舍弃了原有的大量文字描述而用关键词代替,大量使用图例或公式来组织思维过程。3、使用不同的色彩来刺激大脑神经,能使阅读者很快找出关键内容和区分不同内容。7.思维导图使用最成功的案例:美国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的时候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波音公司的人讲,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并节省了一千万美元。思维导图的威力惊人吧?!三、为什么使用思维导图?8.2007年开始担任初一年级组长,同时任教三个教学班,每周12课时。因为刚担任级长,年级工作时间挤兑了备课时间,思考如何提高备课效率。在上研究生课时接触到“思维导图”,听说很神奇,就尝试应用在教学当中,在07届三个班当中做实验。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很好玩,有意思,而且发现学生蛮喜欢使用,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备课速度大大加快了!并且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工作计划,活动策划,会议组织等方面,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9-13为什么说很有意思呢?我想先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分工以及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思维,负责语言、文字、分析、推理、排序等;右脑擅长形象思维,负责图像、直觉、音乐、美术、灵感等。图形给人的感觉最直接,它比文字对人脑的刺激更大,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婴儿在学习周围及外界事物的时候都是从图形开始的。而思维导图能将图形与文字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到左脑和右脑的各自的功能要素,这就是思维导图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大脑的学习过程是从图形到语言文字、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事物到概念定义的认识过程。单纯的文字信息,或者单纯的图像信息只能运作大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