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员工内心,培养阳光幼师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问题大多可以归结为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行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自我评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后果。焦虑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其基本内心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体验到不快和痛苦严重的有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识中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幼儿园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以及对幼儿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心身疾病。因此,处理焦虑的核心是降低过度焦虑的水平,使其保持在中等程度。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由压力导致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如,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能自我接纳,自我肯定;适当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冷静分析压力,了解压力所带来的最佳和最坏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等等。抑郁抑郁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抑郁的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心、丧失兴趣等。在抑郁影响下,一般自我评价比较低,自责愧疚,对未来比较悲观;在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绝望;在行为反应上表现为萎靡不振、寡言少语、兴趣减弱、行动迟缓等。美国学者卡托尔对消除抑郁提出了十五点建议:一、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生活的情趣;二、留意自己的外观,保持自己身体清洁卫生,不穿邋遢的衣服,保持房间院落干净;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四、不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宽宏大度;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六、树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相信自己能成功;七、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八、即使心情烦,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九、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因人而异;十、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十一、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十二、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十三、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十四、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充实;十四、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这些建议实际上是强调自我意识,如,相信自我,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在生活中保持稳定、乐观的自我体验等,它们对于消除抑郁的困扰是有一定帮助的。强迫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幼儿园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幼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和游戏,否则觉得很别扭;不可遏制地担心幼儿会出什么问题,以至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包括幼儿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等等。对于“强迫”这种行为问题,可试用以下方法矫治:首先,对于轻度表现可以采取听其自然法。实际上,“强迫”的许多观念和行为都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当事人抑制不住要按照某种“指令”行动,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在出现“强迫”观念时当事人不妨“放纵”一次,听其自然,不按照这些想法行事。多次听其自然后,当事入发现并没有出现所担心的后果,强迫表现便会减轻直至消失。其次,可以采取棒喝法。强迫之所以挥之不去,很大程度上是当事人已经过分依赖这些并无必要的观念。因此,在即将沉溺于强迫思维时立即自行或借助外力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当事人一般可以在即将进入强迫思维时采用自我命令的方式提醒自己;或采用厌恶疗法,一旦发现自己有不理性的观。反复出现,就用橡皮筋弹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