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的功效与作用篇一:馓子和青稞酒中央民族大学调查报告民族饮食健康调查分析――以藏族青稞酒、回族馓子为例2013年11月20日一、调查目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民族特色文化中,民族饮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傣族的竹筒饭、土家族的酱香饼、藏族的青稞酒、回族的馓子等,在本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成分组成所具有的营养价值与健康息息相关。本小组成员皆为2012级化学专业理科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旨在通过查找文献并结合其他调查方法,了解并推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并结合地域特点分析民族饮食中成分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既能了解推广民族文化特色,又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质性的调查分析。二、调查意义考虑到民族特色食品众多,我们选取了最为典型与最为普遍的两种特色民族饮食文化的代表:藏族的青稞酒与回族的馓子进行成分分析与问卷分析,从科学角度与人文角度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藏族青稞酒是西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20161/14的饮品,也是民族发展与传承的见证。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可想而知它在藏族同胞们心中的地位非常地高。而馓子这一小吃广泛流行于西北穆斯林地区,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馓子已成为回民团结和睦友爱的象征,是欢度节日不可缺少的圣洁的食品。本小组希望对藏族的青稞酒以及回族馓子进行了解调查并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青稞酒这一民族美酒与馓子这一民族小吃,为广大师生普及相关民族知识。通过调查,结合化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对馓子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再针对其成分进行理论分析,可以知道青稞酒与馓子是否符合时下流行的健康饮食标准,对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也有一定的扩充,同时提高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拓宽大家的视野,提升对民族文化的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三、调查内容调查地点:中央民族大学;调查对象:各民族学子;调研方法1、多民族抽样问卷调查;2、视频采访本民族同学;3、阅读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本次调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发放调查问卷,初步掌握各民族同学对于青稞酒及馓子的了解程度;第二部分,采访本民族的同学,青稞酒部分我们采访了两位藏族同学,询问了关于青稞酒的了解程度及印象;馓子部分20162/14我们不仅重复同青稞酒的采访内容,而且了解到有回族同胞会制作馓子这一特色小吃,我们还采访了相关的制作方法以区分回族馓子与其它民族馓子的不同;第三部分,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与专业知识,对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积极性的意见;最后结合上述三部分,得出结论。四、历史背景(一)青稞酒历史背景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有人用“清风一吹全城醉,醉得欣然,一醉,就是千年”来描述青稞酒在藏民中的受欢迎程度。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进藏时,据说就带有酿酒技术和工匠以及龙纹瓷碗。但酒的出现可能早于文成公主,西藏最早的藏文史书就记载有:墀松赞与韦氏等地方首领约定在冲木地方进宴会盟,韦氏“以半克青稞煮酒,敬献饮宴”。“要么就请喝酒要么就请唱歌”这首加查酒歌中也可窥见一斑。(二)馓子历史背景俗语有”点心香,月饼回乡馓子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馓子又称寒具,对于寒具,通常的解释是,古人过寒食,一天早晚不动烟火,只能吃冷饭,而吃冷饭对人的肠胃又没好处,远不如油炸食品耐储藏,且不伤肠胃,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期间的快餐。既是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20163/14具”了。贾思勰在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曾经活跃在南北朝时期;上述典故里讲到寒具,说明寒具在两晋也该是流行食品。沿时间的长河一路回溯上去,我们还能在遥远的周朝发现寒具的踪影———寒具在东周居然是宫廷主食之一。我们说东周已有寒具,只是根据文人的记载,而文人的记载常常离诗意很近,离事实很远。五、发展现状(一)青稞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