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好句。【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3~4节,能在读中想,读中牾,有自己的感受。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齐读1.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应该讲些什么?(学生据课题预测)2.出示中国地图,我们先来解决西沙群岛在哪里的问题。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像祖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我的词语库”和“会写字”认读生字词3.理清文章脉络A.“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我们试一试,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句子。用双横线标出,注明“中心句”。B.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明确: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一)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2.课件展示,感受海水的美,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海底的地形特点导致了海水的异常美丽。4.句式练习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第3段:1.默读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圈出来。(珊瑚、海参、大龙虾)2.珊瑚A.出示各种珊瑚图片,感受它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读出它的美。B.语言训练: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如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枝,还有的像蜂窝,真是千姿百态!)3.海参出示图片,师简介:海参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而且是有名的滋补药品一般体长10至20厘米,特大的30厘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比蜗牛还慢,文中说它怎样动?(蠕动)“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懒洋洋)读句子,感受它“懒洋洋”的动作特点“到处都是”说明什么(多,物产丰富)4.大龙虾读出它的威武。5.海里的物产真是丰富,你喜欢哪种动物,读相应的句子,请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感受这里美丽富饶的特点(三)学习第4—6自然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然后交流感受。生A:“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生B:“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师:(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