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散文阅读技巧及练习含答案一、托物寓意类散文阅读技巧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理清托物言志散文的“要件”,是阅读,理解,剖析,品味的前提,其“要件”有四:1.托的是何物?2.为何要在“所托之物”上倾注饱满的笔墨与情感?3.“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4..言的是何志?这四个“要件“,理解,剖析,品味得正确与否,全面与否,透彻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影响着对该散文的理解程度。其一,是何物,是第一层次的理解;是何种情景之中(既要参照作者的协作背景又要盘点文中的具体景况)与何种情态之中的物,是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理解。只有把握了这三个层面的“所托之物”,方可以说对这个问题有了较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对于“所托之物”理解、认识得愈全面,愈透彻,就愈有利于以下几个“要件”的理解与把握。其二,这是一个与表达意图紧密关联的写作技巧问题。在托物言志类散文中,从篇幅上不难发现,对“所托之物”进行细致刻画,生动描写的文字比例都很大,并且又都饱含着作者的爱憎与激情,弄清作者这样处理的初衷,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主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作者“所言之志”必须通过“所托之物”来表达,即“物”是“载体”,“志”是“信息”。作者对“物”的细致刻画与生动描写,其实就是在逐渐地明朗自己的“所言之志”,就是在逐渐地物化自己的写作意图。其三,是探究写作意图与写作方法间的关系的问题,对于中学生,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欣赏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品味作者对“所托之物”的精心描绘及其饱满激情,然后去“猜”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可能的寓意都罗列出来,对照文章的整体思路与侧重点,用筛选法逐一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选取最恰切、最精当的“中心意思”,这个过程就是获取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猜”这个写作意图时,所依据的“谜面”就是作者对“所托之物”倾注的大量笔墨与情感,尤其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及关键词语,对于破解这个“谜底”特别重要,无疑是一把钥匙。像《紫藤萝瀑布》一文,只要我们仔细地品味“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再联系一下作者上文对“瀑布”般“在流动、在欢笑”的紫藤萝热情洋溢的描写与刻画及其间对“十几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怜爱”与“遗憾”,对比之中,其所寄寓于紫藤萝之中的“情”与“志”也就不难理解了,二者的联系也就不言自明了。其四,在前三个“要件”都明朗之后,作者所言之志,便会在读者的眼前逐渐地明朗起来,鲜活起来,在情感和认识上与作者形成同席同悲的共鸣,此时,再来归纳、概括作者“所言之志”,也就水到渠成了。像《紫藤萝瀑布》一文,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解决这四个“要件”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理解、剖析、品味托物言志类散文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表象到意象的逐渐抽象的过程。按照这种思路,依照这种做法训练分析该类散文既有思路可循了,也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与技巧可用了。二、散文常考题型(1)整体感知题(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主旨把握、文章层次结构、情感、线索);(2)解词、品词题(3)品句题(4)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