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袁宏道浅层阅读——整体感知•1、作者链接•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文学史上“公安派”的创始者。其作品率真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状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2、背景链接•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满井:京郊一处胜景,据称井口直径五尺余,内有泉水四季不干,常有井水溢出,因而称为“满井”。3、文体链接•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袁宏道4、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燕()地花朝()节飞沙走砾()廿()二日鹄()波色乍()明倩()女面贵()面髻鬟()鬣()茗()罍()蹇()浃()曝()呷()堕()事恶()能无纪yānlìzhāoniànhúzhàqiànhuìjìhuánlièmíngléijiǎnjiāpùxiāhuīwū5、重点实词•冻风时作:廿二日:•偕数友出东直:•若脱笼之鹄:土膏微润:•悠然:娟然:•潇然:•晶晶然:•呷浪之鳞:以游堕事:•适:恶能:起二十偕同,和天鹅肥沃悠闲的样子美好的样子不受拘束而有韵致的样子光亮晶莹的样子吸坏、耽误正好怎能深层阅读——理解积累1、一词多义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山峦为晴雪所洗()全石以为底()若脱笼之鹄()倩女之面贵面()郊田之外()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时为之时常,经常时候介词,被动词,作为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鳞浪层层()呷浪之鳞()于时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余之游将自此始()乍鳞始时间副词,初、始时间副词,忽然名词作定语,像鱼鳞名词,鱼副词,才副词,才,方才副词,开始3、古今异义•①局促一室之内古义:今义:•②柔梢披风•古义:•今义:拘束,限制拘谨,不自然在风中散开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2、词类活用•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鳞浪层层•作则飞沙走砾茶,这里作动词,煮茶酒杯,这里作动词,举杯原意为跛足,引申为驴,这里作动词,骑驴鱼鳞,这里是指像鱼鳞一样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4、成语积累•汗流浃背:•局促不安:•悠然自得:•飞沙走砾: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拘谨不自然。悠闲自在的样子。沙子飞扬,石砾滚动。形容风很大。第二课时浅层阅读——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请概括作者游满井这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花朝节后廿二日。满井。我与数友。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深层阅读(一)文本探究•1、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具有什么特点?润土、冰皮、山峦、堤柳、麦苗、游人、鸟、鱼、兽。肥沃冰始融化水波清澈清新可人、娟净明媚柔软破土初生、整齐喜人快乐潇然快乐嬉戏、悠然自得润土冰皮山峦堤柳麦苗游人鸟鱼兽2、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4、谈谈你对“始知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