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教案审核人:单元或章节教材分析(单独一页)一、章节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东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4、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5、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6、举例说出发东南亚展旅游业的优势。二、章节内容分析:这是第七章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热带经济作物;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人口构成及华人、华侨所作的贡献;东南亚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上查找信息,认识到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及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对农业影响和居民特点“日本”一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因此,对本教材中以后涉及国家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学习国家,从哪些方面学习?可以说是对学生所学地理知识的一个综合考评。和静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教案审核人:备课时间:3月22日上课时间:3月23日教案个数:第7个课题:东南亚课时:2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地理位置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了解东南亚的农业。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二、教学重点难点东南亚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三、教学准备(教具及学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四、教法、学法小组合作读图分析教学流程(按课时设计)修改记要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说东南亚都了解些什么?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东亚地区日本的自然特点时,是从哪些方面认识的?生:回答。2.探索新知:1)活动1师:请同学们看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生: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和静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教案审核人:2)活动2师: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和静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教案审核人: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3)活动3师:请同学们读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