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琴制作2008.11单击页面即可演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tán)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唐】刘禹锡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色融为一体。青螺:这里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岛。1.诗的题目有什么含义?“望”字表明是远看,“望”的对象是洞庭湖。2.诗人望洞庭是在什么时间?从哪可以得知?秋天的夜晚。从“秋月”二字可知。3.“两相和”是指谁与谁相和?湖光和秋月。4.“潭面无风镜未磨”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5.这面“铜镜”还没有打磨,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因为潭面在月光下不真切;二是因为浩瀚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7.“山水色”中的“山”是指什么?洞庭湖中的君山。8.“白银盘”是指什么?洞庭湖。9.“一青螺”是指什么?君山。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júshèbiànjiànpiān菊舍遍渐偏菊花1.“秋丛”的意思是什么?指一丛一丛的秋菊。2.“似陶家”的意思是什么?像陶渊明的家一样。陶渊明是晋朝大诗人,他喜爱菊花。3.“日渐斜”的意思是什么?太阳渐渐地偏西。“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诗人强调了“偏爱”的自然因素,即“此花开尽更无花”。赏菊绕着房子栽了好多菊花,就好像陶渊明的家;围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尽后,再也没有别的花能比得上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唐】张继播放shuānɡchóumiánsūsì霜愁眠苏寺词语解释枫桥: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城西。泊:停靠。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夜间捕鱼时照明用的灯火。“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清寥感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点出诗人夜宿于客舟,是切题之句。原来,在停泊于岸边的客舟中过夜的诗人,其实一直不曾入寐。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他对远处景物的感受,而江枫和渔火,则是他对近处景物的观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是用作者在客舱中的所闻所想,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寂。在万籁俱寂之中,诗人忽然听到远远地传来了钟声,那悠扬、舒缓、飘渺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着。于是他猛地想起,著名的寒山寺就在近旁,这钟声一定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些难免会使诗人想到人生羁旅中的种种境遇和遭际。这一点,诗中没有明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张继精确而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合理清晰,内容晓畅易解,所以任何人读这首诗都不难成诵,并且愈是反复吟咏,便会感到它蕴含丰厚,诗意浓郁。知识宽带网•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822),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张继(约公元756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仅《枫桥夜泊》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