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本单元共四课,四课根据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特点,从二战后冷战格局的演变,到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展现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的发展概况。本课共四个子目,首先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然后说明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化,最后揭示了资本主义统治手段和方法的变化并未解决其固有的基本矛盾。(二)学生情况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十七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学习了美国经济政策、福利制度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内容,但是初中的学习仅停留于基础知识层面,并未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探究,且所学知识未形成逻辑体系,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思维能力:高一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后,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希望能够获得和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史学方法,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解释历史的能力。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结合图表,认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论述。2.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结合史料,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社会三方面发生的变化,把握各变化的影响。3.时空观念:结合邮票,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手段,认识其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4.家国情怀: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的成就和教训,总结其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示。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第2页共6页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新变化。(二)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二、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三、社会——社会结构、福利制度、社会运动变:统治方式和手段不变: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美国邮票《世纪之庆》引入新课集中精力,准备上课。趣味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经济之变1.为什么变?——背景用三张邮票分别代表股市崩盘、罗斯福新政和二战是引起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改革的重要推动力。2.怎么变?1.回顾20世纪上半叶相关知识点。联系课内外知识,提高学生根据图片史料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第3页共6页直接给出变化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区分,认识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措施。①国内宏观调控以代表罗斯福新政措施的邮票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宏观调控的措施,理解宏观调控的特点。结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措施,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确立了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提问: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后取得了什么效果?结合图表分析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提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会出现什么问题?结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讲述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的原因。讲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做出的调整。②国际协调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说明三大经济组织的职能。强调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设计问题探究1:怎么评价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答案:对美国: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对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增长;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观察邮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