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泥塑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尝试静海县第一幼儿园潘福军泥塑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项传统活动,是用手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材料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泥塑活动的组织多是采用集体形式,捏什么由老师确定,活动中关注更多的是孩子表现的技能和塑造的结果。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对泥塑活动的教育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泥塑的组织和指导两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选择幼儿熟悉的、喜欢的、便于用泥塑造的主题在教室一角我们创设了泥工角,平时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活动表现,针对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汽车、恐龙、大象、小猫等物体进行价值判断。小猫是孩子熟悉、感兴趣的,它表现出的不同动作和姿态,深受孩子们喜爱,适合大班孩子抓住瞬间的动作和姿态塑造,于是尝试开展了塑造“我喜欢的小猫”活动。二、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概括和表征,丰富幼儿塑造经验孩子们塑造时需借助头脑中的物体形象和表象来再现,这就需要通过视觉、感觉、观察要表现的物体。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饲养了小猫,在照顾小猫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感知、观察小猫的外形特点、瞬间的动作姿态,体会和感悟小猫内在的性格,丰富幼儿对小猫的认识。1、全方位、多角度对小猫深入细致地观察。开始由于小猫对新环境不适应,不敢接近我们,孩子就从远处观察小猫的外形特征,关注小猫的一举一动,我适时提出问题:“小猫在干什么?你发现了它在做不同的事时有什么不一样?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猫的可爱、顽皮?”等,观察中有的孩子说:“小猫的尾巴真长啊它能用嘴舔尾巴上的毛。”有的发现:小猫的眼睛有时瞪得圆圆的很厉害,有时眯成一条缝儿很可爱。有的说:“小猫一会儿窜到高处一会儿跳到低处,一看就知道它是一只调皮的小猫……慢慢地,小猫和孩子们熟悉起来并成了好朋友,他们轮流照顾它,喂小猫,为小猫捋毛及在和小猫一起嬉戏的过程中,不断从各个角度观察小猫的动作、姿态及表现出的各种神态,我不时向幼儿提出问题:“小猫喜欢做哪些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到了什么等?”有的说,小猫特别爱干净,它的头一会转到后面舔背上的毛,一会转到前面把爪子伸出来舔,一会侧过头舔脖子上的毛;有的说,用小球逗小猫,小猫发现小球眼睛瞪得圆圆的,两只前爪不停挠地,猛地一窜扑到小球,用爪子逗小球玩,太顽皮了;有的说,喜欢摸小猫的身体和尾巴,毛软软的、尾巴很灵活,有时翘得很高,有时拖在地上,有时蜷在身边,有时不停摇晃;有的说,小猫特别灵敏,它眯着眼睛睡觉或坐着时,只要有动静马上会瞪大眼睛,耳朵不停抖动;还有的小朋友对小猫的爪子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爪子上的肉垫和尖尖带钩的脚爪……通过长时间与小猫在一起深入细致的观察,孩子们对小猫特征、动作、神态以及性格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为塑造积累了素材。2、运用肢体动作、绘画等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观察后组织幼儿谈话:你看到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猫?你看到小猫有什么感受等?有的幼儿边说边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小猫的动作姿态;有的幼儿在美工区把自己感受和体验画了下来,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表演区幼儿进行有关小猫的故事表演、音乐表演,帮助幼儿理解、体会小猫内在的性格特征,就这样孩子们自由运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如:小猫可爱顽皮;小猫特别爱运动,窜上窜下;小猫爱干净,不停地舔毛洗脸;小猫捉东西时很厉害,毛都竖起来了等等。3、运用图片、照片、光盘等再现经验。活动中将孩子们与小猫一起活动的情景及小猫不同的动作神态拍了照片,录制了CD光盘,同时还与孩子们共同搜集了一些小猫的图片投放到泥工欣赏角里,一有时间,孩子们就到这里翻看照片、看CD光盘,在相互欣赏交流中加深了对小猫的认识。4、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塑造前进行谈话:“你想塑造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表现它的顽皮、可爱、睡觉等的样子?”等等,在谈话过程中,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形成自己的想法。三、创设、提供支持幼儿实现想法的环境和材料首先在泥工欣赏角里投放了有关小猫的知识图书、照片、光盘以及下载的图片等,孩子们可以随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