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设计肥西县四合学校黄荣诚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思考、研讨,能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过程:课前交流(投影一:课题)开场白:进教室前,我就听说我们八年级同学非常优秀,据说有以下的光荣传统:一是坐得直,二是笑得美,最突出的就是上课发言积极、响亮了。看到大家这么好的精神状态我也很兴奋,对我们一起上好这节课充满期待和信心。先请同学们在美妙的轻音乐中,欣赏一下美丽的芦花荡风光,开启今天美妙的学习之旅。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这样的音乐,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注意点评,如你的描述让我也不禁神往了;真美)师:真不错,同学们的想象使美丽的芦花荡更添魅力。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孙犁笔下抗战时期的这一片芦花荡,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二、出示目标,板书课题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思考、研讨,能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三、概括故事,整体感知(投影:读一读)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板书学生不会读的字。可能有:竹篙疟子飒飒师:这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文中称他为“老头子”。那好,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复述故事情节,告诉同学们全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引导学生点评。师: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非常好。复述故事情节时,就应该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四、赏析人物,深入研读师:讲完老人的故事,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理由投影:议一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一般只分析到老人的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爱国等,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老人性格的另一面。师:老人身上就没有让大家不喜欢的地方?(学生思考、分析、交流)师: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学生明确: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师小结:课文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作家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各个方面,使他身上具有一种立体美(板书)同时,这个人物想象并不是完美无缺、高大全;他也有疏忽、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也会自责、懊悔、内疚……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真实、可爱的人,具有一种真实美。(板书)五:角色体验,说出所想师:这样一位率真而又个性鲜明的老人,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二菱,你亲眼目睹了老人的英雄行为,你会怎么想呢?把你心中所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投影:说一说(教师点拨: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引导两生交流、点评六、品味景物,适当延伸师:老人的形象无处不折射出可贵的人性之美,但我要说:芦花荡美丽景色的映衬使老人的形象更美。你们同意老师的这个观点吗?投影:品一品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明确:(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