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词语。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4.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难点:读琉通文意,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二、关于孔子的资料助读投影显示:孔子(公元筋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尊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倦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先慢读全文。2.播放朗读录音磁带,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教师提示)(l)正音释义①论语lun);②女,音ru.同‘.汝”,你;③是知也:知,音Zhl,同’智”,智慧;④其:他们.他们的;⑤子日:孔子说,日:说;⑥诲:教导;⑦好古:爱好古代文献;⑧敏:聪敏,敏捷;⑨温故而知新:温习好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沮故l而知新,四、疏通文意.1.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教师提示字词释义:(l)第一则:三人:几个人。“三”“九”在古文中都是指“多”的意思不是确数。学习的意思。焉:语气词,无实义。之:指前面所说的“善者”,好的方面。(2)第二则:这则中的有些词语要放在整则中来理解,如“海女知之乎”中的“知之”是:这。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判断动词“是”。也:表示语气,无实义。(3)第三则:者:的人。敏以求:聪敏而又努力学习。(4)第四则:可l以为师矣”:善:好,长处。从:跟随,这里是应解释为“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2.小组内文流每则文意。如有疑难.小组长叮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l)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择其钾者而从之,其不普者而改之二(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5)溢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明确句意:(l)儿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2)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3)知道就是妇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葱。(4)我并不是生来就恤知识明事理,(那是因为)我爱好古代文献.聪敏而又努力学习所致‘(5)在祖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叮以当老师了。3.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4.学生跟粉录音轻读,尝试背诵。五、熟读背诵.进行语盲积.。,.熟记重,的文宫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东”三人行,必有我师”“滋故知断”等词语,积爪格言势句。2.深层理解伍语》四咧的内挂、教学过程:一、齐读裸文.导入新课二、析读课文,深层体悟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纳每则内容大愈。2.积累格言,句和成语。指导学生运用“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的句式说话。如‘.温故而知新”..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l)成语类三人行,必有我师溢故知新(2)格言警句类①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谈学习方法的;温故而知新好古,敏以求之3.问题探讨。第二则:提问:他警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俏孙一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