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清照的词来说,就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非常发愁,怎么努力也不见提高,有时越努力成绩越低。现在,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因此,求快速提高的做法都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什么快速作文、快速阅读、快速记忆,我都不信。语文学习的过程为什么非常缓慢?因为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熏陶情感、提高审美、培育道德、学习做人的过程。我们听说过快速做人法吗?有快速熏陶感情法吗?没有。因此语文学习不能求快,你只要乐此不疲、津津乐道,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正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以一旦落下,也就很难赶上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我把我的语文学习秘诀告诉大家。我的秘诀极其简单:五“多”——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下面分别谈一谈。一、多读。杜甫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中三年,不读几百万字的书是不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这是读多少的问题,那么读什么书?一是:应该读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因为读一本这样的书就终生受用。读一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比读100本现在流行的写少男少女情感的书还要强。二是: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应该多读整本的书。现在,许多老师、同学都认识到多读的重要,都在多读,但读的往往是零散的名家名篇,而不是长篇名著或大师专集。如果有计划地每学期读一本长篇名著,这样三年就是六本名著。要知道,有的人一生也没读过六本名著啊。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课下多读这些被家长、老师看作“闲书”的书,甚至比课上学语文还重要。许许多多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语文不是在课上学得的,而是在课下习得的。《繁星•春水》《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上下五千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世界五千年》《花季•雨季》《唐诗三百首》《老人与海》一年级寒假[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学期老舍《四世同堂》;暑假[英]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给了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以上谈了读什么的问题,下面谈谈怎么读。批注式阅读。要求你读书时边读边圈点批注,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写在旁边。阅读是纯粹自由的精神活动,它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相当于“自选动作”。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活动。批注式阅读就是把这种旅游和探险的收获记录下来。现在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由作家与作品到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事无巨细,不厌其烦。批注式阅读就是要改变这种恶劣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批注式阅读除了给文章加旁批以外,还包括写读书笔记。1我常常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写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笔记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三言五语。写读书笔记,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即通过写笔记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与认识。另外,我们都认为应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而写读书笔记、批注式阅读,实际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方式,实有一箭双雕之效。批注式阅读、写读书笔记,都要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读名著时要圈点批注,读完名著要写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读书笔记,然后再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报告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或两次。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和我们的生命相始终。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你都得读。而且我认为读在写之上。普通人一生读的时间比写的时间要用去的多得多。而且读是吸收的过程,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而写是表达的过程,展示自我的过程。所以,多读是非常重要的。二、多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十五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