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第1课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1自然灾害分布特征的描述在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试题中,经常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自然灾害的分布,回答这类试题时可借鉴下面的描述公式:以上各项并不是每个点都需要答到,在具体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时,应根据图的比例尺及图例进行要点选择: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区域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尺度范围去考虑。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1)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应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一般需要分段描述;(2)要求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应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面积等方面去考虑。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地理事物呈面状意味着比例尺相对较大,对其面积大小、形状应加以注意。4.计量图表类:一般要求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读图时应重视其坐标代表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其数据类型进行相应描述。【真题1】(2013·福建)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思维过程】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发生原因和防御措施。(1)本题考查冷冻灾害的影响和成因。冷冻灾害会使农林牧副业遭受损失,主要表现为农业减产,牲畜死亡,农业基础设施的损毁。灾害集中发生于南岭以北,可见地形因素影响严重,主要为地形的阻挡和地势较高。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思维过程】(2)本题考查气象灾害的防治。对于气象灾害的防治主要侧重于天气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宣传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答案:(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变式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区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米,甚至导致雪灾。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东部和北部地区在今后一周内仍将有冷空气南下,日本海沿岸地区暴雪天气将继续,部分地区积雪甚至会超过5米。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出暴雪警报。材料二下图为日本暴雪分布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描述此次日本暴雪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暴雪的形成原因。【解析】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自然灾害与环境关系。读图结合图例可以看到,暴雪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西海岸。成因:读材料可知,有强冷空气南下。冬季强冷空气来自西北方向,经日本海洋面,携带大量水汽登陆,同时沿岸暖流增大了湿度。登陆后水汽遇日本海沿岸山地的阻挡,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明显,形成暴雪。答案:分布特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西海岸。成因:强冷空气南下,经日本海洋面,携带大量水汽,同时沿岸暖流增大了湿度,遇日本海沿岸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明显,形成暴雪。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的区位信息和隐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相对地理区位则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直接显现出来,如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近海、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因此显性地理区位信息只需认真读图,即可从图中判读出来。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把握隐性区位信息隐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隐藏在题目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任何区域地图都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如试题情境中的区域图像包含的隐性信息还有气候类型、自然带、土壤等自然地理信息,以及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欠发达等人文地理信息。因此,在解读区域图像隐性信息时必须结合试题设问解读出隐性信息。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常见自然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1.台风的防御措施:①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②建沿海防护林体系等。考点2自然灾害的防御2.洪涝的防御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