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C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2、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包括东欧国家,A错;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遏制苏联,而不是针对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D不符合史实。3、C准确理解概念“世界多极化”的内涵和外延。“极”就是可以相互抗衡而又各不相同的几种力量(通常是国家或区域组织,它们同时都是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层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局面,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出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4、D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不结盟运动的背景和宗旨可知,“现有的军事集团”应该是指欧洲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5、D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欧盟、日本的崛起使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大增,但未超过其他国家。6、B欧盟的建立有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现,这符合B选项表述的“多元并存”。7、B万隆会议上达成的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协议,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这一精神与成立于冷战时期,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的不结盟运动是一致的。8、A东盟和欧盟虽然都是具有超国家性质的组织,但是东盟没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欧盟有统一的议会和法院,是各区域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9、B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和抵消美国的优势。②④的说法明显错误。10、D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1946年“强加”到1972年“很好的倾听”主要原因是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主观题1:(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3)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4)影响: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