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品牌化与品牌产业化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是构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中国发展自主品牌的愿景中国发展自主品牌必须要提出一个愿景,要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我提出的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愿景是“重塑中国品牌新形象,重构全球品牌新秩序”。提出这个目标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个重要的标志品牌正在改变着中国,中国企业开始从低成本抢占市场阶段进入到品牌发展阶段,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从一个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入场券,中国人现在应该、也必须考虑自己的品牌在世界品牌格局中的地位问题。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品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总体形象不佳,现行的世界贸易规则和品牌秩序又是西方人制定的,中国国际贸易屡受挫折,这其中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人为我们设置的贸易壁垒造成。中国人要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要改变中国“贸易的巨人、品牌的侏儒”的形象,就必须回答两个不容回避、严峻的问题:如何重塑中国品牌新的形象?中国能否参与重构全球品牌新的秩序?三个重要的动因其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国品牌崛起提供动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简单加工产品的世界工厂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实验场,中国的企业形象以及国家形象正在发生着深刻脉动;其二,创意产业兴起,为中国品牌崛起提供历史机遇: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正在大跨步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全球顶级品牌同时汇聚中国进行着伟大实验,引发了全球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金融家、企业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品牌竞技的主战场,“品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聚焦点;其三,中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有世界最广阔的市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创造品牌的民族之一,蕴藏着极大创造品牌的激情和能量。在这片最具有竞争活力的热土上进行的中国品牌试验和品牌竞争将是世界品牌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创举。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认清中国品牌“家底”,知耻而后勇品牌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非实体资产,是国民财富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GDP的统计并不包括品牌这样的非实体资产,如果将实体资产和非实体资产综合起来计算,发达国家的GDP要大得多,而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无形资产要比人家小得多,国民财富也少得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价格,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没有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以极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获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中国每年生产和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40%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木材、13%的电力、8%的石油,但经济总量只占世界3%。中国加,AWTO之后,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当我们一些人坚持以GDP为导向,津津乐道满足于成为“制造大国”时候,当我们一些人满足于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时,“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沦为第三级(美国垄断标准和规则、欧洲日本垄断技术、中国从事加工)。当我们用所谓劳动密集型廉价劳动力(且不论是否真廉价),在国际市场上动不动遭到人家反倾销的制裁时,我们并没有计算上破坏生态,牺牲环境和劳工的生命安全的高额代价。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打响品牌自卫反击战有人认为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姓“中”姓“外”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很糊涂的认识。在今天的财富流变中,包括品牌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源头和主体。品牌意味着市场权利,谁拥有品牌,谁就是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谁拥有品牌,谁就说了算;谁拥有品牌,谁就可获得巨大红利。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2021年,中国已成为超过韩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中国市场实际上已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们的饕餮大餐。据有关资料,外国投资商出资30%,拥有50%,却拿走了70%的利润,中国的资本只能拿到30%的利润。国家重点扶持的一汽、上汽、东风三大集团事实上已被世界汽车巨头肢解,很难指望他们发展出自主品牌。奇瑞、华晨、吉利、哈飞这些中国汽车的“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