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学校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制卷黄雷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隋的建立与统一1页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王朝:秦、西晋、隋、元二、大运河2页1.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3.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北向南)4.大运河的作用:(1)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3)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5.P2大运河图三、科举制3-4页1.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2.科举制的作用(影响):(1)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2)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3)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四、课后题4-5页1.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1)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秦朝郡县制,隋朝科举制。(3)都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朝的万里长城,隋朝的大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而迅速灭亡。2.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积极:(1)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2)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消极:读书做官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页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贞观之治6-9页1.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6页2.对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6页3.贞观之治的措施:7-9页(1)轻徭薄赋(经济上)(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政治上)1(3)加强中央权力(政治上)(4)完善科举制度(文化上)4.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意思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才。7页他的用人标准:任用有才之人和德才兼备之人。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德才兼备应是任何时期的用人标准。我们今天用人也应该注意德、才两个方面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1)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2)敢于直谏的魏征(3)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績。5.唐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8页(1)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增加宰相的人数既有力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2)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6.唐朝科举制8页(1)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2)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3)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较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7.贞观之治的含义: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9页三、课后题9页1.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1)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3)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4)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基础2.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称皇帝、设三公、郡县制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三省六部、精简结构、增加宰相统一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完善科举、大兴教育第3课开元盛世一、贞观遗风11-12页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二、开元盛世12-15页1.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的措施:12页2(1)重用人才(2)大力发展生产(3)整顿吏治(4)严格执法2.唐玄宗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为相。12页3.开元盛世的含义: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13页4.开元盛世的表现或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