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摘要:茶叶是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使得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我国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品牌意识淡薄,营销理落伍,营销方式落后。入世之后的中国茶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紧迫性,茶叶市场拓展同样需要实现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的深刻转变。因此,目前亟需研究分析茶叶的市场特性,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探索茶业营销策略与创新,全面提升中国茶叶尤其是国际市场主流产品的竞争力的市场占有率。关键词:茶叶、市场、营销策略一、茶叶市场特性国际茶叶市场:据国际贸发会统计,2006年世界茶叶总产量为256万吨.比2005年增产6%.主要产茶国,印度的茶叶生产量为75万吨.出口量为19.8万吨;斯里兰卡茶叶生产量为24.2万吨,出口量为22万吨;肯尼亚茶叶生产量为7.6万吨,出口量为6.8万吨。此外,印度尼西亚、马拉维、阿根廷、盂加拉、越南等国,不仅茶叶大幅度增产,出口量也猛增,当前,国际茶叶市场已形成4大特点。其一,红茶销量大跌,由于东欧政局变化,独联体、波兰、东德、捷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都是红茶主销国,却因政局变化,经济衰退.从而导致红茶进口量大减,如原苏联在80年代每年都要进口红茶3O万吨以上,而近几年总合只进口15一~16万吨.此外,红茶主要销量国英国,这二年茶叶消费也没有增加,仅维持在17—18万吨之间美国茶叶销量虽有增加,但主要是速溶荣和冰茶:出于红茶主销国的销量减少,从而导致整个国际茶叶市场红茶销量下降。其二.绿茶市场仍处于低谷。我国是绿茶主产国和输出国,其主要市场在西非及东南亚,近几年来由于西非一些国家内乱,使茶叶销量大幅度减少.加之东南亚各国不但本国茶叶增产.而且转口贸易加强,故而使国际绿茶销量直处予低谷,难以突破10万吨大关。其三,茶价呈低落态势。例如2007年伦敦国际茶叶拍卖市场,每吨红茶平均拍卖价在1000一一1100英磅之间徘徊.低于2006年平均价10%,就是印度高档优质红茶,2007年售价也只有33卢比/千克,比2006年每千克48卢比,下跌15卢比据分析,在近期内国际茶叶价格仍处于低谷不会上扬。其四,传统大宗茶叶销势减弱,当前国际茶叶市场上,条型茶和红碎茶不太畅销,而袋泡茶、小包装茶、多元复含茶、保健茶以及CTC颗粒茶却好销,因此,一些茶叶生产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全都在大力发展这些畅销茶类以应变国际市场新需求。国内茶叶市场:据国内贸易部茶叶流通协会报导,2007年全国茶叶总产量和收购量约比2006年减少15%,茶叶价格水平也相应下降15%左右。在茶叶销售上,名名优茶销量增加,价格上扬,花茶销售基本稳定,边销茶基本保持90年代末水平。当前我国茶市场大体情况是,茶叶生产量增量大.出口量、内销保持稳定,国外销售市场竞争激烈,茶叶经营面临困境。但是,由于我国茶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较高,茶园面积太,只要注重营销策略引导,前景还是光明的。二、茶叶市场问题价格模糊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产销政策放开以来(除边销茶外),企业拥有充分的价格自主权,茶叶价格几经起落,至今仍然波动难测。在当前茶叶市场供过于求,国际市场疲软及非关税壁垒苛刻的状况下,茶叶价格的市场变数增大。由于我国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的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因此,破坏茶叶价格的模糊性,保持价格诚信及订价透明度,是深入发掘茶叶市场潜力的重要途径。通路波动性:随着茶叶流通体制的变革,原有的茶叶供俏主渠道受到削弱或解体,当前茶叶市场正处于旧渠道消解与新渠道重建的转型之中。从而,市场通路及分销网络较为脆弱、波动,物流成本和终端费用过高。商品茶具有农产品和食品的双重特性,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茶叶市场开发及通路建设的差异和难2度。实际操作中,市场通路建设应根据自身商品茶的销售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