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绘本教学中问题引导的重要性刘贤琴内容摘要:孩子对图书的深入理解,教师的有效地提问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寻求最佳答案;因为有效地提问,能够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表现出想说,敢说,爱说的行为,就大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关键词:有效地提问语言发展《纲要》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这就要求幼儿有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本的一种感悟能力,对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孩子们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幼儿通常会被故事中漂亮的图画所吸引,而绘本教学的特点正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它反映了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们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儿童为主的学习整合在绘本教学之中。而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提问,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寻求最佳答案;通过有效地提问,加深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表现出想说,敢说,爱说的行为,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发展。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激不起幼儿探究的愿望,压制了幼儿质疑的冲动。因而,在活动中,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能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抛出问题,让幼儿猜猜,想想,说说。绘本作品的特点就是配有漂亮的图画,以图为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大胆猜测、想象。例如:绘本《我做哥哥了》,我让孩子仔细观察封面,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再引导孩子细观察它们面部表情,由表情来猜猜它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这些问题的引导,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二)多样性提问,开放幼儿的思维。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还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例如:在我们语言组的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一节〈〈送你一把伞〉〉,在提问中我没有注意到提问的开放性,而是抛给孩子很明显的线索,让孩子不经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如:乌龟把伞借给大象,大象会怎样说?个别孩子说了一些意见,我却又急于去肯定,这样就抹杀了其他孩子的一些想法。在教研过程,大家积极讨论,我也不断地反思。应该让孩子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它会接受乌龟的帮助吗?如果接受会怎么说,不接受又会怎样说呢。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