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内容摘要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互相连接,是儿童连续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要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就必须走出几大误区,包括家长认识的误区,学校和教师认识的误区,社会认识的误区,政府和教育工作者认识的误区,要正确认识重视学前教育,将幼小衔接摆在首要位置的,合理设置课程,坚持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家园结合,促进幼小衔接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幼小衔接误区合理课程家园配合游戏1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基础”,被广泛认同。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一个发展的过渡时期,也称为衔接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小两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互相交叉,简单地说,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互相连接,实质指的是儿童连续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当前,关于幼小衔接,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前段时间,一个同学给了我一张表,是她在某幼儿园上小班的儿子的家园联系卡,是周五放学时,幼儿园布置的作业。如下表:2我看了大吃一惊,第一,这个表看起来跟我读小学的女儿的作业表差不多,特别是那个作业一栏;第二,这周末两天的作业,份量也不少。据我这位同学说,她每天都要陪小孩做这些作业到十一点多,因为小孩好动,写一个字就要很久,老师叫小孩一个字抄一面,她还是要小孩偷工减料,隔一行抄一行,都要很晚才能完成。实际上,这不是个别现象。在现在的各种幼儿园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幼儿园,象我那位同数学1、观察循环序列的规律,学习按照给定的规律接排或续排。2、提高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艺术1、音乐《山》。2、艺术《创意吹画》。语言与阅读《屈原的故事》,《夏夜的梦》作业1、书写生字“梦”。2、手脑术算练习册21-22页。3、请家长给幼儿复习本周所学内容。3学的小孩,就是在一所规模很大的公立幼儿园上学,造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处理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幼小衔接教育的误区1.家长认识的误区家长中很多关于幼儿教育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有些父母觉得为了“为了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的认为小孩学习文化知识越早越好,这样,小孩在将来的小学学习中就会比别人的孩子强;有些家长喜欢说自己的小孩能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多少位加减法,会背多少首唐诗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让家长觉得有了如此良好的开端,孩子上小学后不成问题,早期教育和幼小衔接也不成问题。事实上,很多家长热衷于对孩子很早开展识字.计算等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十分看重各种智力训练课程和兴趣班,忙着让孩子参加各类学习班,而忽略了儿童内在的发展意愿,4不顾及儿童的内心的体验,淡化了对儿童情感、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的关注,淡漠了对儿童心灵的关怀,剥夺了儿童的童真和童趣,这种以“儿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剥夺儿童“今天的快乐”的教育,抹煞了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2.学校和教师认识的误区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在幼儿园中,游戏的主导地位被学习取代,幼儿园教育中识字、算术教学比重过大,课堂上用讲授作业的教学方式取代了生动活泼的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属于超前教育,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大班以及幼小衔接中,体现得更加突出。目前很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时,又过于重视知识,特别是识字、算术等小学知识的衔接,而忽视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衔接,有的幼儿园甚至使用小学教材,按照小学的课程表上课,也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教师们还没有对幼小衔接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教师缺乏主5动学习、主动观察幼儿、主动反思自己的工作,缺乏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