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般的家长大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他们往往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实很重要,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有位哲人说:人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思想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行为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习惯会有品德的收获。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俗话说:“从小看看,到老一半。”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从那些方面入手呢?一、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包括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遵守时间的习惯、睡眠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室外回家第一件事情应洗手。要有洗澡的习惯,刷牙漱口的习惯和勤剪指甲的习惯,每周应给孩子剪一次手指甲,两周剪一次脚趾甲,但注意不要剪的太短,要圆滑无角。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主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让幼儿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削,不随地大小便等社会文明习惯。现今幼儿饮食方面的坏习惯比较多,主要是挑食,偏食。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吃汤泡饭,安静用餐,吃东西细嚼慢咽,脏物不入口等。不要以请求,逗引,许愿等方式要求孩子吃饭。鼓励孩子学会吃各种食物,并让他懂得样样食物都爱吃的孩子身体才会健康的道理。在家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早晚活动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上幼儿园,几点睡觉等,并坚持执行,久而久之,能使幼儿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鞋子等。要养成早睡早起等好习惯。独自上床,起床,按时睡按时醒,安静入睡。二、文明礼貌习惯方面:培养幼儿主动同与熟悉的人打招呼,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您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例如,早晨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一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您好,再见”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现在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间的友情帮助,幼儿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班集体中传播着文明礼仪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随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学习习惯方面:在《指南》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它既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下面谈谈我在进行幼儿生活化教育中是如何选择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的和实施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细心观察、好探索...